研究称新冠病毒会在患者眼睛中残留数日,眼液中或携带病毒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新冠肺炎患者鼻腔内的新冠病毒被清除后,新冠病毒还会残留在患者的眼睛中,存续时间可达数日。

研究称新冠病毒会在患者眼睛中残留数日,眼液中或携带病毒

资料图 摄:和冠欣


据福克斯新闻网22日报道,意大利罗马拉扎罗斯帕兰札尼国立传染病研究所(INMI)的研究人员4月17日在《内科学年鉴》上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在意大利首批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有1名65岁的妇女,医护人员在她鼻腔中的新冠病毒被清除很久之后仍从其眼睛中检测到一定水平的新冠病毒,且具备传染性。

据悉,1月23日该女子从中国武汉乘飞机飞往意大利。不到一周后,她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的典型感染症状,如干咳、喉咙疼痛、鼻粘膜发炎以及眼睛发红,紧接着第二天她就被送往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经检测,该女子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几天后,她又出现了发热、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医护人员在检测她的眼拭子时,发现该女子眼睛里存在新冠病毒,并在该女子入院27天后仍然在其眼睛内发现了新冠病毒,而此时该女子鼻腔内的新冠病毒已被清除数日之久。

拉扎罗斯帕兰札尼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鼻拭子中没有检测出的SARS-CoV-2病毒几天后被发现存在于眼拭子中。“我们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眼液中可能携带传染性病毒,因此眼睛可能成为潜在感染源。”研究人员写道,“这些发现再次强调了预防疾病措施的重要性,如避免触摸鼻子。嘴巴和眼睛,并经常洗手。”

研究人员强调,眼睛既可能是病毒的入口,又可能成为传播的源头。因此,研究人员警告眼科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必须格外小心。

“此外,我们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眼部就可能出现病毒,这表明我们必须尽早实施预防眼部传播新冠病毒的相关措施。”研究人员写道。

延伸阅读:

李兰娟新发论文!找到新冠病毒19个致病性新突变,这点与此前不同

研究人员对这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未经同行审议的新论文。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

研究称新冠病毒会在患者眼睛中残留数日,眼液中或携带病毒

论文重点结论:

新冠病毒株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

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

一种三核苷酸突变能大大增强病毒的复制速率和致病能力,发现这种突变的病人保持了45天的核酸阳性。

研究人员从粪便中分离出了可以复制的活病毒,这与此前报道不同。

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间,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离了病毒。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

研究称新冠病毒会在患者眼睛中残留数日,眼液中或携带病毒

11名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


研究人员对这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研究人员写道:

尽管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只分析了分离自11个病人的病毒,还是观察到了丰富的变异多样性。

……这表明新冠病毒株的真正多样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较多变异,而且相当一部分与适应性有关的突变,就富集在病毒S蛋白和人类ACE2受体结合处的界面。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这些突变是否对病毒的致病性有功能性影响呢?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表现非常复杂,还与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为了客观评估这些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决定开展体外感染试验。

他们选择了一种叫做Vero-E6的细胞系,这种细胞系具有与人体细胞非常相似的ACE2受体。他们用所有11个病人来源的病毒分别感染Vero-E6细胞,每隔一段时间采集细胞并检测细胞的病毒载量。

前4个小时内,这些细胞的病毒载量都保持平稳,这时病毒的复制还很少发生。

8个小时后,6号、7号、9号、10号、11号病人来源的病毒载量显著上升。

24小时后,除2号、7号外的所有病毒载量都显著上升,而10号和11号的上升速度比其他都要快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复制能力最强的10号和复制能力最弱的2号相比,24小时内的病毒载量相差近270倍。

那么,病毒载毒量更高,是否意味着对细胞的杀伤力就越强呢?

研究人员在48小时和72小时检测发现,病毒载毒量越高,细胞的病变效应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11号患者来源的病毒中,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三核苷酸突变,而这种突变在后续实验中表现“强劲”,大大提升了毒株的复制速率和致病力。事实上,这位患者的病毒检测阳性,维持了惊人的45天。这种三核苷酸突变的功能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最后,与近期报道的“粪便中没有分离出活病毒”相反,此项研究中的3份病毒分离株就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这表明新冠病毒的确有在粪便中复制的能力。

最后研究人员呼吁,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尽快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陷阱。

幸运的是,截至这篇论文写作时,文中所述的11例病人均已康复出院。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红星新闻

流程编辑:TF0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