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責中國囤積醫療物資的背後,是美國錯誤政策的延續

4月19日,美國白宮顧問納瓦羅公開指責中國囤積醫療物資謀取暴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進行了駁斥。

美國的指責透露出兩個信息。

一,美國在中國的採購遇到困難。

二,中國廠商趁機漲價,或準備漲價。

美國指責中國囤積醫療物資的背後,是美國錯誤政策的延續


事實上美國的指責是站不住腳的,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十七日,中國向美提供口罩十八億隻,呼吸機四千多臺,護目鏡三百多萬副…美國對中國的採購不存在任何困難。如果有困難,那也是生產上的困難,產能的困難。

新冠病毒在全球擴散開來後,口罩等醫療物品成為緊俏商品,其生產原料也供不應求。供不應求肯定帶動原材料,以及相關商品漲價。以生產口罩的熔噴布為例,該產品從以前的一點八萬,增長到了八萬。在這種情況下,出口物資漲價是難免的。

美國方面的指責,顯然是沒有道理的。此時指責中方,其實是美方自身錯誤政策的延續。

美國指責中國囤積醫療物資的背後,是美國錯誤政策的延續


三月二十八日,美國以中國產醫用口罩不符合美國標準為由,禁止進入美國市場。企圖以美國市場為籌碼,向中國相關企業施壓,迫使其接受美國的管制。與此同時,美國的盟友,荷蘭,西班牙等國也傳出中國口罩不合格的聲音。美,荷等國一唱一合,企圖抺黑中國製造。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出臺了新規,新規規定:所有出口的口罩都必須符合中國的質量標準。這一標準的出臺,有效的維護了市場秩序,為中國產品贏得了口碑。

美國指責中國囤積醫療物資的背後,是美國錯誤政策的延續


幾天後,美國政府發現,難以找到替代中國的買家,被迫宣佈,允許中國的醫用口罩出口到美國。

然而,中國的產能有限,難以滿足美國的需求。美國對此毫不理會,反倒認為是中國新規所致。於是要求中國政府取消新規,以滿足美國的市場需求。中國做為一個主權國家,自然不會答應美國的要求,任其砸爛中國製造的牌子。

美國的無理要求遭到中國的拒絕後,美國便把國內醫療物資不足的局面推給中方,以減輕自己的責任。只是,美方這種做法,能真的瞞過世人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