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不記人過的典範,三朝宰相“呂蒙正”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人。其祖父呂夢奇,是戶部侍郎。其父呂龜圖,是起居郎。呂蒙正在太平興國二年(977)錄取為進士第一名,任命為將作監丞、升州通判。向皇上辭行時,皇上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處理的,允許騎驛馬前來上告,賜給他錢二十萬。待調回到京師,遇上皇帝親征太原,召他到行宮晉見,任為著作郎、直史館,加任左拾遺。五年(980),皇上親自任命他為左補闕、知制誥。

人物:不記人過的典範,三朝宰相“呂蒙正”


當初,呂龜圖內眷很多,與嫡妻劉氏不和,把劉氏及蒙正一併趕出,蒙正母子非常窮困窘迫,劉氏發誓不再嫁人。蒙正做官後,迎接父母親同住,父母親住在一個屋子裡但不同房間,蒙正對他們奉侍得非常周到。呂龜圖不久死去,朝廷詔令起復蒙正。不久,升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學士,擢升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賜給他麗景門的住宅一棟。皇上對他說“:凡是讀書人未被任用時,見當世之政事不合理的地方,則心中不滿;到被任用後,可以提出可行的建議而救助不當的政事,應當盡其所能,即使建議不一定每次都合理,也應當凡事都提上建議,使政事符合於治道。朕從來不自恃崇高,使人不敢有所言。”呂蒙正剛進入朝廷,有位朝臣指著他說:“這個人也是參政嗎?”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而走過去。同僚們憤憤不平,詢問那個人的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說:“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會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當時人都佩服他的度量。

李日方被罷免宰相後,呂蒙正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呂蒙正為人厚道寬容,有很高名望,以堅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來講話,每次討論時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堅持反對意見,皇上讚許他能無所隱瞞。趙普是開國元老,呂蒙正是後來提升的官員,歷任各種官職十二年,於是同任宰相,趙普很讚許他。不久,遭母喪,守喪未滿三年,被重新起用。

先前,盧多遜任宰相時,他的兒子剛出仕就授官水部員外郎,後來就當作常例。到現在,呂蒙正上奏說:“臣出身進士及第,出仕時只授為九品京官。況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終身隱居於山林,沒有得到朝廷絲毫俸祿的人多得很。現在,臣兒子剛成年,獲此寵任,恐怕遭到上天譴責,請求以臣剛出仕時的官職補任他。”從此宰相的兒子只授給九品京官,成為法定製度。

人物:不記人過的典範,三朝宰相“呂蒙正”


朝臣中有位收藏有古鏡的人,自稱此鏡能照出二百里範圍的景色,想獻給呂蒙正以求任用。呂蒙正笑說“:我的面部不過碟子那麼大,哪裡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鏡子呢?”聽說的人都歎服。

淳化年間,左正言宋沆上奏疏違逆皇上旨意,宋沆是呂蒙正妻子的族人,因此而罷免呂蒙正吏部尚書一職,又任用李日方為宰相。四年(993),李日方被罷免宰相,呂蒙正又以本官任宰相。與皇上奏對時,談到征伐之事,皇上說“:朕近來的征討,是為百姓剪除兇暴,如果好功黷武,那麼天下百姓都滅盡了啊。”蒙正回答說:“隋、唐數十年中,四次征討遼碣,百姓疲乏不堪。隋煬帝全軍覆沒,唐太宗運去土木攻城,這樣最終沒有成功,況且治理國家的重點,在於國內勤修政事,那麼遠方之人必來歸服,自然會得到安寧。”皇上同意他的意見。

皇上曾經在元宵節主辦宴會,呂蒙正侍奉,皇上對他說:“五代的時候,生靈凋喪,周太祖從鄴南歸,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搶掠,下則有火災,上則彗星出現,觀者驚恐畏懼,當時認為天下再也沒有太平日子了。朕親自總攬政事,萬事大致得到治理,每當想到上天的賞賜,導致這樣繁榮昌盛,就知道國家的治理與混亂在乎人為。”呂蒙正離開坐位說“:皇帝所在之處,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經看到城外不出數里之地,飢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裡這個樣子。希望陛下從近處看到遠處,才是百姓的幸福啊。”皇上臉上變色不說話。蒙正凜然回到座位,同僚們讚許他的剛直。

皇上想派人出使朔方,命令中書省選擇有才能而可以擔負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後,上奏人選名字,皇上不批准。後來,皇上三次問到此事,蒙正三次以此人作答。皇上說“:卿為什麼這麼固執呢?”呂蒙正說:“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再次說:“這個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趕不上他。臣不願用阿諛獻媚盲目聽從皇上的意見,以致耽誤國事。”同僚們屏氣不敢言。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呂蒙正的氣量是我不如的啊。”後來還是任用蒙正推薦的人,這個人果然稱職。

至道初年(995),詔令呂蒙正以右僕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呂蒙正到洛陽後,常常招引親戚故交歡宴,政事主張寬靜,委任僚屬,政事自己只總體裁決而已。

真宗即位,進遷呂蒙正為左僕射。遇到朝廷營建奉熙陵,呂蒙正追憶感戴先朝所給予的優厚的恩遇,貢獻家財三百多萬作為營建經費的補充。太宗下葬那天,呂蒙正伏地哭泣極盡悲哀,人們認為合大臣之禮。鹹平四年(1001),朝廷詔令呂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本朝以來三次任為宰相的,只有趙普和呂蒙正兩人。郊祀禮後,加封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六年(1003),授給他太子太師一職,封為萊國公,改封徐國公,又封為許國公。

人物:不記人過的典範,三朝宰相“呂蒙正”


景德二年(1005)春天,呂蒙正上表請求辭官回洛陽。到朝廷告辭那天,坐轎到東園門,命令他的兒子扶著他到宮殿,對皇上說:“對遠方的人要和平共處,停止戰爭節省財用,是古往今來的治國上策,希望陛下經常替百姓著想。”皇上讚許並採納他的意見,於是升任他的兒子呂從簡為太子洗馬,呂知簡為奉禮郎。呂蒙正在洛陽,有園亭花木,每天與親戚朋友宴會,子孫環列,經常向他敬酒祝壽,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後,皇上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祀祠后土,經過洛陽,兩次到他家,賞賜給他很多財物。皇上對呂蒙正說:“卿的幾個兒子誰可以重用?”蒙正回答說“:我的幾個兒子都不足任用。臣有個侄兒叫呂夷簡,現任潁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夷簡從此被皇上知道。

有個叫富言的人,是呂蒙正的賓客。一天告訴蒙正說:“我的兒子十幾歲,想讓他入書院,事奉廷評、太祝。”呂蒙正答應了他。見面後,驚歎說:“這個兒子將來名位與我相似,而功勳事業遠遠超過我。”令他與自己的幾個兒子同學,供給很優厚。富言的兒子就是富弼。後來富弼兩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呂蒙正善於識人才就是這樣。

許國公的封命剛下來,呂蒙正就逝世了,終年六十八歲。追贈中書令,賜諡號為文穆。

呂蒙正初次任相時,張紳知蔡州,因為貪贓被罷免。有人對皇上說“:張紳家裡很富,不會這樣,僅僅因為呂蒙正貧賤時請他救濟不如意罷了。”皇上命令馬上恢復官職,呂蒙正不予分辯。後來考課院得知張紳的真實情況,又貶張紳為絳州團練副使。呂蒙正第二次任宰相時,太宗對他說“:張紳果然有贓。”呂蒙正既不分辯也不感謝。在西京時,皇上幾次派遣中貴人送命令給他,呂蒙正對待使者的禮節仍和作宰相是一樣,不卑不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