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要說美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總統,那麼非連任四屆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莫屬。羅斯福作為上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在危急時刻,主動承擔責任,力挽狂瀾,推行“新政”復甦經濟;領導美利堅人民戰勝法西斯邪惡軸心;病重之際,仍然為戰後世界秩序的構建發揮關鍵作用,為美國爭取到了最大利益。羅斯福能夠多次被世人評為美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總統,得益於其實用主義傾向,這使得他在處理內政外交時,能夠不拘泥於刻板教條,取得眾多令人驚歎的成就。歷史有名的“羅斯福新政”,就是其務實態度的最佳體現。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場挽救美國於危難之際的新政,大部分措施卻屬於乏善可陳的“新瓶裝舊酒”,甚至就是照抄前任總統胡佛的經濟政策。那麼,為何羅斯福卻能讓其拯救美國人民、復興美國經濟呢?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富蘭克林·羅斯福舊照

關於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至今仍有許多人堅信這是由於美國股市在10月24日崩盤所導致的,這種說法其實站不住腳。經濟危機爆發前,美國聯邦儲蓄系統就向市場投放了大量貨幣,貨幣供應量的陡然增長遠超實體經濟總量,短期內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產品價格一路上漲,生產者被市場虛假的繁華假象所誤導,以為產品供不應求,從而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通貨膨脹下,消費者感覺自己的收入大幅提高,便肆意揮霍,導致超支消費、預支消費嚴重,史學家稱那段虛榮時光為“怒吼的二十年代”。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大蕭條時期排隊領取食物的孩童

不過泡沫終會破滅。隨著通脹越發嚴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無力承擔的生產者只能選擇停產,物價飛昇之下,消費者大幅削減開支。社會風向猝然轉向,股市接連暴跌,美股大量蒸發,數代人的積蓄化為烏有,銀行擠兌風潮出現。美聯儲此時不積極救市,反而以實際行動火上澆油,意識到貨幣發行量過多後,美聯儲開始縮減貨幣供應量,這一舉措致使美國經濟陷入嚴重的通貨緊縮。工廠主原先以高昂成本製造的產品售價持續暴跌,最後竟然不能收回成本,市場方面又供大於求,人們只能含淚銷燬多餘商品,比如大量牛奶就被傾入河流。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美國總統胡佛舊照

經濟大蕭條時代的來臨,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看待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政府起初想要以強行通過法案向企業徵收所得稅、宣佈退出各國關稅法案進行救市,挽救美國。然而,最低工資法等違反市場規律政策,又破壞了市場價格機制的調節作用,諸多企業拿不出相應工資,繼而大量倒閉,市面上到處可見實業人群,美國經濟陷入了長達十年的大蕭條。之後人們才發現股災並不是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經濟大蕭條的出現,前任總統柯立芝至少要負一半責任,如果沒有他先前肆意宣傳市場繁榮、倡導民眾提前消費,美國也不會陷入如此嚴重的危機之中。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胡佛劇照

胡佛上任後,因為意識形態的緣故偏愛古典自由主義,胡佛相信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放任市場言論,等到經濟危機爆發時,他接連拒絕政府官員以及專家所提議的動用財政資金刺激美國經濟的措施。羅斯福上臺後則果斷推行凱恩斯主義式“新政”,主張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控,新政的成功也讓這種觀點風靡一時,大批擁躉對其堅信不疑,直到70年代一系列經濟事件的出現才漸漸消弭。不過嚴格來說,這一論調的事實成分極為有限,羅斯福做的事更像是在“新瓶裝舊酒”。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規模龐大的胡佛大壩

胡佛雖然偏愛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喜愛放任市場,但卻是一名社會工程學的忠實信奉者。眼見危機越深,胡佛轉向政府應代替商人來管理經濟的理論,開始弱化市場價值觀和逐利動機,為人民謀福祉。早在威爾遜戰時政府任職期間,作為商務部長的胡佛就曾主導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干預政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商務部很快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部門提高到權力中心,這也為胡佛贏得了世界級聲譽,高爾基、凱恩斯等人紛紛對其讚譽不斷。令人遺憾的是,胡佛登上總統寶座時,經濟蕭條早已埋下伏筆,而他又未能及時採用有效辦法予以解決,最終致使美國經濟短時間內崩潰。不論從哪一方面而言,胡佛的救市政策都有了日後“凱恩斯主義”的典型特徵,為激活經濟、降低失業率、緩解危機,胡佛政府大幅增加政府開支以修建胡佛大壩、舊金山海灣大橋等大型工程;通過新的稅收法案,實現美國稅收在和平年代的最大增長;限制證券交易、調查股票市場;提高關稅,將經濟蕭條引到歐洲以轉移矛盾。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羅斯福總統辦公舊照

可惜胡佛的干預主義政策並沒有及時見效,美國的大蕭條時代延長了四年,金融體制近乎全部癱瘓,國民失業率高居不下。到胡佛任期結束時,最糟糕的時期其實已經過去,但國家經濟緩慢且虛弱的復甦顯然無法令國民滿意,人們普遍不信任共和黨人,胡佛想要連任的願望也就此落空。上層精英們發現市場經濟突然崩塌後,本能地轉向左翼支持計劃經濟,對右翼宣傳的市場經濟更是大肆攻訐。很快,具有“胡佛反對者”標籤、與精英上層交好的羅斯福順利出任美國總統。

羅斯福上任伊始,為展現出新一屆政府與胡佛政府的截然不同而煞費苦心,胡佛時期已經開始的經濟復甦,羅斯福上任後坐享其成,新政府利用媒體記者啟動“爐邊談話”欄目,俘獲大量新政支持者。再加上民主黨順利掌握國會,羅斯福完全不用擔心新政會遇到掣肘,而這也恰是前任共和黨籍總統胡佛執政時所遇到的最大阻力。新一屆政府組閣不久,國會就通過了《緊急銀行業法案》,並以破紀錄的速度連續通過數項計劃經濟政策,著名的“百日新政”由此展開。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正在翻閱法律文本的羅斯福

這些政策看起來給人一種大刀闊斧的改革印象,事實上背後卻缺乏實質性的經濟政策作為支撐。羅斯福執政期間,美聯儲實施的是通貨膨脹政策,這一策略已連續施行了近十年,與羅斯福就職無關。新出臺的《緊急銀行業法案》、《工業借貸法案》與《房屋擁有者借貸法案》等法案,其實都是胡佛時代金融政策的衍生,《證券交易法案》、《金融法案》則是延續胡佛改革商業運作方法的嘗試。即使是深受工人和工會支持的《勞動關係法案》,實質也不過是擴展胡佛的《諾里斯——拉瓜地亞法案》。很大程度上,“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不過是對“胡佛經濟學”的修補。

如何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本質?只是給“胡佛經濟學”打了補丁

▲羅斯福紀念銅像

在新政措施下,政府投資105億美元、僱傭850萬人,興建了7.7萬座大橋、66.4萬英里公路、285個機場以及12.2萬棟樓房和大量公園、水庫,這些具體化的措施與胡佛先前作為並無太大不同。唯一值得稱道的是,羅斯福重啟了威爾遜戰時經濟計劃,通過向田納西流域提供廉價能源以吸引南部選民。一系列的“通脹”措施,幫助美國經濟得以迅速恢復,1937年時,美國經濟已經重新回到了1929年的巔峰水平,失業率也降至14.3%。然而該年年底,受國際局勢影響,美國失業率又陡增至19.8%,這充分暴露出羅斯福新政的脆弱一面。事實上,美國經濟能夠真正得以恢復,是因為在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之後,巨量軍工訂單為美國經濟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羅斯福本人又因“二戰期間”卓越的政治及軍事成就,而被民眾偉人化,其基本延續前任的經濟政策也就因此成為神話與治癒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而為後人所稱道沿用。

參考文獻: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中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