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劉伯溫熟讀諸子百家,過目不忘,閒暇時,更是尋訪各方仙道

劉基年十四時,到括城(今處州)入郡學讀書,先生教授《春秋》,劉基不曾捧書誦讀,即可背誦無遺。當辯決疑義時,總能獨闢蹊徑,出人意料。著作亦多有奇文。諸子百家,過目即可洞其旨。

一日,其父劉爚來拜望先生。先生極口稱讚劉基,因與劉父攀談良久,基嶷然端坐讀書。先生見了,言道:“子坐父立,禮乎?”劉基聞言,立身而對道:“嫂溺叔援,權也。”先生驚喜,謂其父道:“令郎真英才也。”劉父答道:“不敢,皆仗先生訓誨之功。”言畢,作別而回。

少年劉伯溫熟讀諸子百家,過目不忘,閒暇時,更是尋訪各方仙道

延過數月,又是一年秋天,先生解館。劉基聞少微山山水極佳,又見這天氣秋高氣爽,格外舒適,因約幾位同學前往遊玩。眾少年入得山中,但覺諸事新奇,一邊賞玩,一邊追逐嬉戲。遊興過後,眾人停住腳步,只不見了劉基,慌忙四面尋覓。原來劉基入山之後,也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漸漸的落在後面。忽然見一道童,騎著青牛,吹著短笛,奔入山谷中,不知所向。

劉基尋思這道童甚是奇異,遂追了過去,卻往來尋覓不見,劉基暗道:“奇怪,也不見這青牛走的多快,怎麼突然不見了?”待要返回,又迷蹤失路。幸得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劉基才不至太過慌亂。當走至山僻之間,又見那道童騎著青牛,隱於綠樹叢中。

少年劉伯溫熟讀諸子百家,過目不忘,閒暇時,更是尋訪各方仙道

劉基尋思:“這道童神出鬼沒,定非凡人,待我前去會他一會。”忙尋跡而去,忽見這蔥鬱之中有一道觀,劉基到了觀前,見這新作的山門甚是氣派,上刻“紫虛觀”三個大字。看那紫虛觀時,果然好座大剎,殿宇粲新,山水為之增氣。不禁讚歎道:

少微山直太微宮,山下樓臺起半空。

丹井石床纏地絡,瓊窗翠戶出天風。

傳聞仙子常時到,應是神霄有路通。

會待九秋明月夜,高吹鐵笛上青蔥。

劉基遂跨入觀中,正見一人在院中灑掃,那人見有人進來,忙施禮道:“敢問小施主前來何干?”劉基答道:“我為郡學學生,學習間隙,閒來無事,來此遊玩。”那人道:“小施主如此有雅興,如不介意,我來做你的嚮導,何如?”基道:“那就有勞先生了。”那人遂束帶與基偕遊。

少年劉伯溫熟讀諸子百家,過目不忘,閒暇時,更是尋訪各方仙道

基道:“小生劉基,字伯溫,敢問先生俗諱?”那人道:“貧道姓吳,諱自福,字梅澗,是這裡的道長,道號‘紫衣真人’。”基道:“小生有眼不識泰山,失敬,失敬。”道長道:“小施主不必客氣,敢問小施主初來這裡,對此地有何觀感?”基道:“這紫虛之山水,清奇幽邃,甌、括(今浙江溫州及周邊地區)之間,無與為比。”道長道:“小施主果然好眼力,此觀不僅山水幽美,而且歷史久遠,自唐宋以來,神仙鍾離先生、呂洞賓都曾到此遊覽,而章思廉、徐泰定即是此觀之道士,不過皆羽化而去。此地事蹟之顯著,數不勝數,言不能盡。履其地,思其人,寧不飄然有凌雲之志哉?”

劉基見道長聰慧賢達,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於是跟隨道長來到演法堂,與其坐而論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