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要素如何在城乡规划中体现?

赱之籴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这是郁达夫的诗,在诗中,他不仅赞美了西湖,同时认为,西湖的名气也少不了苏轼这样的历史名人“捧”。每座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脉络,而了解一个地方文化最直观的做法,就是在城乡规划中使之体现出来。

一、加强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在城乡规划中,在进行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各类文化遗存的保护时,必须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要摸清本地不可移动文物的位置、以及本地历史遗址遗迹,在布局上,要充分考虑附近建筑风格的匹配问题。要重视本地“非遗”技艺的研究和加强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工作。

二、原有城乡街巷、道路和桥梁的名字尽可能保留,新建的尽量用当地历史名人、或者含有本地文化要素内容的名字命名。

三、合理规划城乡历史文化公园、名人公园、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各类历史文化记忆馆等能够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场馆。

总之,各地在城乡规划中,应尽可能注入本地的文化元素,使历史文脉传承下去。


金棠文化


历史文化要素是某个城乡千百年历史的积淀,是该地城乡精神之所系,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系。

举个例子吧,如浙江绍兴的大禹陵,体现了大禹及当地人民,抗洪救灾的勇敢无畏、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要素在今天如何焕发青春,如何激励人们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都是城乡规划的题中之义。

我觉得大禹之典型和大众之群像都要在规划中具体落实,旧址修缮、考古现场博物馆、雕塑等要精心规划,彰显其绍兴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核。

又如,绍兴的鲁迅故居。

鲁迅作为“民族魂”,在城乡规划中,也必须尊重鲁迅故居原有风貌,保留原有风格。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必须恢复原状。去年去看过,好像没找到鲁迅笔下百草园的样子,有点遗憾。

总之,我国历史悠久,全国各地体现宝贵历史文化要素的名胜古迹众多。在城乡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必须立足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精心规划,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宛如鸿燕的一对翅膀,展翅高飞,云天一色,浑然天成。


驼峰


楚简老子看世界:杭州的西湖与武汉的东湖从面积而论,东湖要比西湖大?以地理环境而论两湖有相似之处,但西湖的名气却比东湖大了许多。那是因为西湖有苏东坡的诗,有苏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味总相宜。就是这首诗把西湖推到了高峰,而东湖则逊色不少。

笔者就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在某一村的一座境观山,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这里曾是那个老莱子或曰老子隐居时游历过的某市最高一座山,并冠以圣xx山,那里有国内最大的成片的紫徽林。如此文脉圣境却被当地花巨资搞了个滑翔飞行基地,把个好端端的文脉圣地乃至道家之化的发源地给破坏了。有关专家学者曾建议:将这里原始的山林植被还原于始,花点钱建一个道家文化的拍摄基地那岂不是造福该村子孙后代。可那里的村干部偏不。搞了个四不像。还在半山腰将山脊平整后建了个滑翔基地,被有些文人戏为剥龙皮断虎骨。将个好端端的文脉圣境给完全被坏了。

所以笔者建议,凡是文脉之地必须要征得当地权威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反复调研后方可动工。否者,宁可不建也绝不能乱建。一失促成千古恨,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千古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