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赫章县碗厂村: 种桑养蚕织新业-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4月17日早上10时,毕节赫章安乐溪乡碗厂村支书朱天文接待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到碗厂村考察,将蚕房地址选定在碗厂村大坪组。“我们的蚕房有2000多平方米,预计一个月就能建好。”朱天文激动地说。

碗厂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95%以上土地都是的坡耕地,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种包谷洋芋。”朱天文对记者说:“种桑养蚕对我们村民来说可是新鲜事!”

住房在山上,土地在山上,群众生活在山上。要发展,就要围绕“山”做文章。

过去,碗厂村通过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种植了华山松等具有生态效益的树种。但是大家渐渐发现,华山松不能变现。2017年,碗厂村尝试改变,发展花椒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产业。

令人遗憾的是,第一轮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村海拔高,土地贫瘠,花椒成活率都不高,既不能保护生态,也没有转换成经济价值。”朱天文尝到了产业发展的艰辛。

2018年,赫章县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并在一些乡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朱天文很心急,但他却还是坚持再等一年。“以前失败搞怕了,等他们成功了我们再整。”

看到成功的经验后,朱天文坐不住了。“搞!我们也要搞!”

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走村串户,动员村民发展种桑养蚕,但没想到的是一开始就碰了壁。“老百姓种包谷洋芋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我们以前失败过,所以大家都不太支持。”朱天文说。

为了取得村民的支持,朱天文亲自带着村干部试种;多次召开现场会、院坝会,逐渐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今年,碗厂村引进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由企业发放桑苗、肥料、地膜,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们今年种了1430亩桑树,预计在7月就能够采桑叶。”朱天文算起了经济账。

“桑树浑身都是宝,桑叶可以养蚕,桑条可以做食用菌棒。按市场价格计算,第一年就能实现亩产2000多元,如果养蚕的话还能更高,我们一定要把碗厂打造成全县蚕桑产业的示范村。”

碗厂村是安乐溪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安乐溪乡种植了桑树2000亩、半夏2300亩、天麻1500亩、苹果1300亩……用实践证明高山深处能生金。

“埋头立下愚公志,誓把产业调到底。不管土地多破碎,也要绘出颜如玉。”这是安乐溪乡乡长周遵龙记在笔记本上话,如今正成为生机勃勃的现实画卷。(王星 通讯员 王永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