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关系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8年5月初,为支援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省委决定在前期选派2000余名帮扶干部的基础上,再新增派一批精兵强将对口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6月29日,南充市农牧业系统综合帮扶队的60名农牧业技术干部赴凉山州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30岁的盟员丁路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8年6月,新婚刚一个月的丁路接到单位通知:“凉山脱贫攻坚急需农牧业技术干部,组织决定选派你作为驻村综合帮扶干部。”面对新婚妻子的不舍和家人的担忧,盟员丁路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和单位三名同事奔赴四川省驻凉山州金阳县青松乡,成为驻村综合扶贫干部。金阳县地处大凉山边缘,隔着金沙江就是云南,他所在的白银厂村4个组海拔分布从800到1800米,通信不畅,交通不便,山高、谷深、地贫、人穷,是全国深度贫困村之一。白银厂村4个组农户共177户,1117人,其中贫困135户,贫困人口958人,贫困发生率超过85%。
(白银厂村的补挖组)
条件艰苦 初心不改
2018年7月2日,丁路住进了凉山州金阳县青松乡白银厂村,村里没有住宿,唯一能腾出来的地方是当地幼儿园一个荒废的教室。这是个有四面窗户却没有玻璃的教室,丁路与队友只能临时找些废纸挡起来防风,厕所也是他们入住半年后才申请修建的。山上全年大风,昼夜温差大,9到11月雨季的时候,外面大雨,屋里小雨,26平米的屋子里,四五张废旧的桌子,堆满了各种扶贫资料,这里既是丁路和队友们休息的地方,也是战斗的地方。
每天睁眼就是群众工作,送走最后一位来访的农户才能睡觉,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这就是队员的工作常态。从他们居住的补挖组到海拔最高的阿吉地组,单边爬山抄小路也要3个小时,稍微远点的,走访入户要走上6个小时。丁路担心晒黑后母亲会觉得他很辛苦,因此走访入户都会带上母亲临行前送的伞,电话里都说一切都好,让母亲安心。
作为懂电脑的生力军,丁路还主动承担起村里所有电子资料工作,白天跟着队员们走村入户,晚上回到驻地录入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信息,完成每个月的党建月会工作简报、报表、项目申报等。没有会议室,在公路边就可以召开群众会议;没有多余的地方就席地而坐。日复一日,丁路在这里坚持了下来。
(盟员丁路居住内景)
因地制宜 产业脱贫
紧邻金沙江支流西溪河的白银厂村,村民世代务农,偶尔会打鱼自食,当地传统农业是一年种植一季玉米,一季吃三年,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再种植一季水稻。脱贫攻坚千头万绪,为了找到“贫根”、对症下药,丁路和队友想破了脑袋,走遍了周围的群山,研究土壤、水质、气候等,下足了真抓实干的绣花功夫,全程独立自主考察、研讨、申报、立项,终于找到精准脱贫的药方-提出“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合作方式,成功立项“350亩春海椒冬油菜”产业项目,获得省、州、县产业扶持资金165万。
为做好“春海椒”项目,从4月末到6月中旬,种苗育苗的40几个日日夜夜,帮扶队每天组织着100多名的农户在地里热火朝天的干,早上6点开始种地,靠人力和抽水机灌溉每一块田地;晚上9点以后就着手电打农药灭虫补苗。每天至少12小时泡在地里,遇到大面积的问题,连夜召开群众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种、补、救的措施。2019年5月27日,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雨,接着两天的雨水,让这片饥渴的土地喝了个痛快。看着一株株小苗长出的新芽,丁路心里清楚,要成功了,青松历史上第一次种出了海椒!
(教室外的夜会)
辣椒快成熟了,红绿的果实是希望也是重负,怎么卖?他们一边利用难得的休假间隙,多次前往成都寻找厂家收购,同时通过网络渠道联系云贵客商前来收购海椒。收完海椒准备种油菜时,地里还摘了4000多斤尾椒,为了让老百姓不担心销售,保持对产业的信心,丁路和另外两名队员,拉着海椒到金阳县卖了整整两天。靠着合作社租地、雇佣、分红,当地农民三次获利,收入远超以前。
聊到海椒项目最大的收获,丁路骄傲的说:“项目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愿意听党话,跟党走,愿意跟我们干,我们打开了当地群众工作的新局面,调和了干群关系。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把我们当成村里的一份子。”
(在农贸市场卖尾椒)
不负青春 不负群众
我们问过丁路:“你工作之外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丁路说:“最难?我最难的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妻子怀孕以来的产检,一次也没有参加。我来的时候,孩子还没出生,我休假回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在呀呀学语了。照顾老人和小孩的重担都在妻子身上,虽然她从未抱怨,我愧疚。可你看村里那些小孩清澈的眼神和单纯的笑脸,我又明白这就是我的使命,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和外面一样的教育、医疗条件,让他们有机会走出这座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四川省选派你们出去,什么时候回来?”
丁路笑笑说:“等白银厂村脱贫了,等脱贫成果进一步稳固了,我就回。”
(民盟南充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