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中國人吃麵食比吃米飯的多,尤其北方人以麵食為主,蘭州拉麵、延邊冷麵、山西刀削麵等等被評為中國十大面食。元宵、芝麻圓、粘豆包、麵包、饅頭、花捲、包子等等也是麵食吃法,麵食吃法非常豐富。粘豆包在眾多面食中算是後起之秀,是滿族人首創。滿族原先居住以東北為主,1644年入關建立大一統清朝,滿族飲食隨之流傳各地,像滿族火鍋,薩其馬、粘豆包豐富了人們味蕾,被廣大民眾喜歡。

由於東北地區過去非常寒冷,滿族人喜歡粘性食品薩其馬和粘豆包。薩其馬在北京和全國各地都有暢銷,粘豆包和薩其馬相比毫不遜色,我在此講講粘豆包故事。

努爾哈赤打了一輩子仗,軍糧是大問題,據說拿破崙爭戰時發明了罐頭,粘豆包也成為努爾哈赤部隊的軍糧。粘豆包是做熟了的食品,食用方便,有火源時就吃熱乎吃,沒火源時,直接吃也可以。當時,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走幾十裡甚至幾百裡不見人煙,就地取食非常困難,粘豆包攜帶方便。粘豆包在努爾哈赤打天下過程中貢獻非常大,吃粘豆包獲得了乾坤。

東北地區習慣稱粘豆包為年豆包,粘豆包通常在每年春節前做。進入臘月,天氣逐漸寒冷,是農閒季節,家家戶戶一年收成有了結果,忙著淘米和麵做粘豆包,吃上熱乎可口的粘豆包,也算一年辛苦有了回報。

做粘豆包經過幾道工序。

一、“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弄乾淨了,泡上半日,然後再挑選一遍,淘淨沙子雜物,一定保證大黃米乾淨,這個過程叫“淘米”,之後晾大半乾,磨成面。以前歲月磨面非常費時間,一家一戶的排隊磨面,家家都磨許多面,用的是毛驢拉的磨面磙子,有的人家甚至磨面要幾天時間。現在機械化了,磨面快許多。磨好面,將玉米麵和黃米麵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麵,像做白麵饅頭那樣進行“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麵。這一步非常重要,關係著整個粘豆包製作的成功與否,關係著口味和色澤。東北農村地面房子都有大炕,通常將要發酵的面在炕上發酵。也有小黃米麵、江米麵粘豆包。

二、是制餡。將紅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搗成豆沙醬,放入細沙糖,也有放糖精的,攥成核頭大的餡團,備用。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關重要,如果幹了或者稀了,都意味著餡料的失敗。需要費時調好。糖量最好少一些,防止口味不同。粘豆包面和豆餡直接影響著口感。

三、是用揉好的黃米麵將豆餡團包入裡面,團成豆包狀。做好很美觀。粘豆包做成一般比元宵大比豆沙包小。現在市場也出現元宵一般大小粘豆包。

四、蒸粘豆包。東北農村用大鍋做飯,一鍋能蒸很多粘豆包。把粘豆包放入鋪有蘇子葉或苞米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出鍋。屜中也可不放蘇子葉或苞米葉,改墊其他東西,只要能撿起來豆包即可。

五、粘豆包的製作過程比較繁瑣,一戶做粘豆包通常左鄰右舍都來幫忙,炕上坐滿人,有說有笑包著粘豆包;地上也站著人,幫忙取蒸熟的粘豆包和送包好要蒸的粘豆包;家裡男人燒火,屋裡熱氣騰騰,炕燒的很熱。呈現一片忙碌祥和氣氛。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凍上一個夜晚。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時在鍋裡熱透了就可以了。一般每戶基本把全年的粘豆包一次性做完,做出的數量非常大,存放外面溫度低的大缸裡,整個正月都吃不完。現在條件好了,家家都有冰箱,放在冰箱裡吃的時間更長了。

原先滿族人喜歡養豬,東北農村家家也都養豬,春節殺豬過年改善生活。吃上粘豆包和殺豬菜,可能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彷彿什麼都可以忘記,什麼都可以不想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大量掠奪東北資源,不讓中國人吃大米,粘豆包救了不少飢餓的人。以前,歐洲捱餓時候,大家吃土豆,都把土豆叫“地下蘋果”了。粘豆包也發揮歐洲土豆作用。

我再講一個有關粘豆包的真實故事。是我妻子的奶奶親口講述的:粘豆包救活了一名受傷的抗聯戰士。

這件事情大概發生在1932年的年初,當時我妻子的大姑奶家是經商的,比較富有,在市裡比較偏僻城東有一個院落,這個院落由二十多間房子組成。由於兵荒馬亂的年代,所僱的民工都離開回家了。我妻子的爺爺和我妻子的奶奶住在院落裡幫助照看房子。在一個北風呼嘯,大雪紛紛晚間,我妻子奶奶出去倒煤灰,看見雪地裡倒著一個人,頭髮很長,有些遮住了臉,我妻子奶奶趕緊回家跟我妻子爺爺說了。我妻子奶奶信佛,心地善良,被人稱為“活菩薩”,我妻子爺爺是闖關東後代,一米八多大個,耿直、仗義,願意幫助別人。所以,兩人就急忙來到這個人身邊,一摸還有活氣,就把這個人抬回屋裡,點著洋油燈,給這個人餵了白開水,這個人睜開了眼睛,甦醒過來,是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當時日本統治東北,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難,時常地面出現捱餓倒斃的殭屍。

這個院落當時留有非常多的粘豆包,這也是應付動亂年代度日準備的。我妻子的爺爺和奶奶每天喂傷者粘豆包,漸漸地傷者臉色有了紅暈,體力逐漸恢復了。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傷者說要走了。臨走時跟我爺爺奶奶說了實話,老家是河北昌黎縣的,是一位大學生,姓曹,叫曹什麼名字我妻子的奶奶記不清楚了,參加了抗聯,進行抗日救國活動,日本人要抓抗聯志士,他們分散隱蔽躲藏,他捱餓昏倒在地,多虧相求。他和我妻子爺爺奶奶認親戚了,說以後還來回來探望。臨走時,我妻子爺爺奶奶又給送給他很多粘豆包,留他路上充飢。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米、白麵成了家常便飯,粘豆包有一段時間減少了,後來又逐漸增多了。吃慣了大米白麵的人們又喜歡吃粗糧了。粘豆包是屬於粗糧細作的典範,含有多種粗纖維、營養素,既能滿足人們飽腹感,也能治療調理人們生理機能,有利於減肥,身體健康,毫不誇張地說:粘豆包渾身全是寶。如今,粘豆包越做越精,粘豆包面和豆餡樣式多樣化、精緻化。有大黃米麵、小黃米麵、江米麵、糯米麵等其它面料粘豆包;有黃色、白色等其它顏色粘豆包;豆餡有芸豆、紅小豆、豇豆餡等其它餡的粘豆包;粘豆包吃法也增多了,還可以煎炸食用。粘豆包包裝越來越講究,不僅有散裝,還有盒裝,而且,大盒小盒設計美觀,圖案花樣多,攜帶方便。是逢年過節饋贈親友老人的理想食品。商店、超市一年四季都有出售的粘豆包。粘豆包是非常健康好吃的麵食,越來越受歡迎。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漫談粘豆包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