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告訴你,為什麼寫作業磨蹭?

問答上,經常有媽媽問:孩子做作業老是偷懶,磨蹭,拖拉,總想玩,看電視,怎麼辦?

很多媽媽直呼,看孩子寫作業,簡直能氣到肺炸。

果真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讓孩子告訴你,為什麼寫作業磨蹭?

侄子,7歲,一年級,也未能倖免,寫作業那個磨嘰,天天為寫作業,不是被張罵,就是被王罵。然侄子面不改色心不跳,以不變應萬變,稍不留神就偷瞄下電視,或者乾脆溜出去玩。

隔三差五就被扣到學校寫作業,前幾天他爸爸去接他放學,又足足在外面等了一個半小時,同他一起被扣留還有另外兩個男生,即使這樣,三個人還時不時你推我,我推你。

很顯然,老哥又被老師上了一課,一進家門就扯著嗓子連吼帶罵,甚至放出狠話說:再不寫作業,就不要上了。這時嫂子下班到家,大概問了下,也接著罵,整個過程中,侄子一聲不吭,低頭玩著手指頭,依舊一副你說你的,跟我有什麼關係的樣子。

我呢因為嫁的遠,平時回家少,對很多情況不是很清楚,所以不好發表意見。但我也很好奇,為什麼侄子那麼抗拒寫作業這件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

為了便於溝通,我先特意仔細觀察了兩週,他回家寫作業的狀態:

4點放學,4:10左右到家,一進門,書包還沒放下,就被催著寫作業,很不情願地坐到書桌前,屁股剛坐下,要麼就上廁所,要麼就想喝水,要麼到處找不見作業本,拿出筆又忘了作業是什麼,總之,非得磨蹭半個多小時才提筆寫第一個字。

然後,寫三分鐘玩二分鐘,要是旁邊沒人監督,半小時小時頂多寫三五個字,一問,不是上廁所了,就是哪裡又不舒服了,要麼就是削鉛筆了,或者寫錯了,找不見橡皮擦了,要不就是看沒人,趁機看看電視,玩玩遊戲,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說不出來的。作業雖不是很多,同班同學四十分鐘能寫完的,他經常要寫三個小時。

週末速度更是慢的離譜,可以靜靜坐在書桌前,一小時就寫了一個6。

讓孩子告訴你,為什麼寫作業磨蹭?

觀察兩週,基本都是這種狀態,隨後跟先家人聊了聊,他們說:這娃性子涼,寫作業磨蹭很,根本不用心,還不想動腦子,啥都問,踢一腳動一下,看電視,耍積極很。

我想大多父母都很熟悉這樣的場景,大多父母也都被氣的想天天湊。

別急,來,聽聽侄子怎麼說。

問:你喜不喜歡上學,覺得上學好玩嗎?

答:不喜歡,沒意思。

問:上課內容都能聽懂嗎?

答:差不多,還是沒意思。

問:放學回家,還記得上課學的知識嗎?

答:嘿嘿,忘了。

問:作業多不?

答:不太多,有時候也多。

問:難嗎?

答:不難,就是作文難。

問:聽你媽說,你會不會的都要問問,為什麼呀?

答:那樣就可以玩會唄,我媽說的時候,我可以不聽呀。但是有時候真的不會。

問:那每天都寫那麼長時間作業,不影響你玩嗎?

答:反正也沒什麼時間玩,而且寫作業太無聊了,不想寫。

問:那你覺得怎樣才不無聊呢?

答:我也不知道,得好好想想。

問:就這一個原因?

答:不是,還有就是因為大人說話不算數(情緒開始激動)。

問:什麼意思?

答:我媽每次都說寫完語文可以玩一會,或者看會電視,結果寫完語文,又接著讓寫數學,還有說要是週六早早把作文寫完,週末就去哪裡哪裡,每次都騙人,說話不算數,不相信他們。

問:還有嗎?

答:我想先寫數學,他們非要寫語文,我想寫語文,他們又說數學多,要先寫數學。我想畫會畫,他們說浪費時間。

還有就是老愛罵人,寫錯了罵,不整齊了罵,有時候我得想想才知道怎麼寫,他們嫌慢罵……

所以,真相是:思路混亂,無聊,討厭責罵,對父母不信任,沒有主導權才是孩子做作業懶散,磨蹭,拖拉的主要原因。

怎麼辦?

讓孩子告訴你,為什麼寫作業磨蹭?

一.家長在“陪作業”時不能“乾著急”

乾著急會使孩子消極怠工,結果越催越慢,越罵越不會,越吼越磨蹭。不但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反而對作業產生厭煩心理。

所以,放學後先別急著催寫作業,而是花30分鐘問孩子今天都學了什麼,哪些還沒掌握,和孩子一起理清思路,幫助孩子打開思維,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做作業效率!

二.激發學習熱情,尊重孩子,多鼓勵,少責罵

孩子很容易受父母情緒的影響,所以陪孩子寫作業,要有耐心,不急躁。

學習和作業相輔相成,孩子討厭學習,自然不會喜歡做作業,逼著孩子每天做討厭的事情,他們會本能地抗拒。

同時要根據孩子積極性不時地轉換內容,作文實在也不出來,那就讓做數學,換換腦子,可用讓孩子大腦始終處於興奮,避免鑽牛角尖,節省時間,幫助解決最初看上去很難的問題。

三.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能匠難於無地之失。學習,寫作業同樣如此,無論孩子多麼天資聰穎,稟賦超群,學習能力強,沒有好的學習環境,也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我所指的並非指精美的書桌,寬敞的房間,高級學習用品等,而且便於孩子學習的各種學習環境。

然,互聯網時代分散的不僅是孩子們的注意力,家長們更是玩轉各種社交平臺、遊戲,每日馳騁在網絡裡,一邊陪作業,一邊刷手機,追劇,聊天,卻責罵孩子寫作業不專心。

故,潛移默化是最考驗家長的事情!

四.勞逸結合,把握節奏

父母以為,寫完了才能玩,是對孩子最有效的監督,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所以當孩子寫的慢了,會無休止延長孩子寫作業時間,直到寫完為止。可是,忽略了小孩的身心特點——精神集中力還很差,過了界限,精力就很難集中,強硬延長時間,不僅不會提高速度,相反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沒有效率,再多的時間都沒有意義。很多孩子一動不動地坐在書桌旁,看上去在寫字,思想早跑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們都知道,音樂的魅力在於它節奏的千變萬化!同樣道理,讓孩子適度放鬆,有助於提高效率,但要注意,每次間隔時間,約10分鐘即可。

時間過長,會使本身比較興奮的大腦變得遲鈍,而不休息,會使大腦疲勞,影響效果。

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並監督執行,養成良好習慣。

五.不隨意許諾,承諾了一定要兌現

有些家長為應付孩子,有隨口承諾的習慣,結果慢慢失信於孩子,孩子會覺得作業寫不完,寫的快慢都無所謂。

很多孩子之所以抗拒,是因為家長本身在行為上沒能約束好自己。

所以,請家長不要隨意許諾,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