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

在不同場合和多篇短文中,我經常說到全球跨境電商現階段的發展趨勢已經過了“粗放式”時期,進入了“規範化”階段。

這是在提醒計劃開拓跨境B2C營銷渠道的工廠企業朋友和廣大賣家朋友,“粗放式”的經營思維與相應的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正在逐漸的難以適應“規範化”運營的要求。即現實中大部分工廠企業朋友談及的“開一店,配一人,投點廣告,等出單”,這一“粗放式”思維和做法已難以見到成效。規範化運營階段更為突出的是專業化、團隊化、精細化運營,即要做到——“軟硬兼施”。

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

軟,即軟實力,體現出來的便是專業度,主要包括:1)對全球各大主流電商平臺的理解程度;2)對全球不同市場的瞭解程度;3)對自己產品的把握度;4)對互聯網營銷的專業度……例如:對電商平臺的理解度,需要我們始終圍繞一個基本邏輯公式“曝光率X點擊率X轉化率=訂單”,現階段的B2B或B2C電商平臺都基本圍繞這一邏輯運營。我們以亞馬遜為例,首先亞馬遜注重的是“單品”定位(天貓/京東屬於“店鋪式”定位),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作為賣家在這一平臺實際運營過程中影響“曝光”的站內/站外的因素/渠道有哪些……永遠記住一點“沒有曝光一切免談”;“曝光率”直接影響“點擊率”那麼誘使消費者點擊的因素又有哪些?(例如:主圖、標題、好評、價格…思考你的這些內容符合外國消費者的審美嗎?符合當地風俗習慣嗎?適應當地當下的潮流趨勢嗎?等等);同理最後我們要重點經營的就是“轉化率”,影響這一結果的因素除了“曝光率和點擊率”外,還有哪些因素?很多賣家很多時候會發現,產品的曝光率不錯,點擊率挺高,但轉化率很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作為一個賣家,能否理解並掌握以上這一基本邏輯,預防或解決以上問題,就是軟實力,即專業度的體現。

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

硬,即硬實力,體現出來的更多是資源、渠道,主要包括:1)產品優勢-賣點與價格;2)廣告投入預算與渠道優勢;3)跨境物流渠道優勢;4)海外倉儲資源優勢……很多對電商相對陌生的工廠企業朋友,會簡單的認為“廣告推廣預算投入”決定了整體銷售結果,這便是“粗放式”思維固有的認知。例如:Alibaba國際站的P4P,大部分店家的第一思維是:“P4P投的越多,訂單就應該越多,這才是合理的”,可現實就是不如人願。這是為什麼?我們迴歸到基本邏輯公式“曝光率X點擊率X轉化率=訂單”,P4P直接作用的不是最終的“轉化率”,而是“曝光率”,而決定轉化率高低的是整個公式的每個環節和詳情頁內容。所以,P4P在運營部分來說,它只能間接性的影響轉化率(這裡就暫不討論P4P的實際有效性問題了)。

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

所以,在這裡幫Alibaba/亞馬遜等所有電商平臺說句話:不同渠道平臺固有優劣之分,如賣家經營不好,差不在平臺而是賣家(任一渠道平臺皆有經營的好的賣家,也有做的不好的賣家)。

電商市場的供需不平衡,造就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粗放式時期,電商市場需求遠遠大於供給,因此這個時期對運營的要求不高,即產品品類匱乏時期,只要賣家入駐,上架產品就有可能是一款新品,就有機會訂單不斷;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球跨進電商的主要市場,現階段已逐漸是供大於需的趨勢(預計未來3-5年全球主要市場將來到“供大於需”的階段,如同國內電商市場現階段的競爭態勢);因此對規範化、專業化、品質化運營的要求越來越高。

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

現階段做好跨境電商就得“軟硬兼施”,軟硬實力的科學、合理組合搭配,多渠道,精細化運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毫無疑問,現階段做跨境電商“培養專業運營團隊,精細化運作”是廣大中小工廠企業的當務之急。《跨境電商-校企合作》攜手工廠企業優勢資源,開發高校人才資源,共同解決“如何培養專業人才團隊”這一難題,“助力國內電商企業外貿化,傳統外貿企業電商化”。

作者:Nick鄭

《跨境電商-校企合作》項目倡導者

歡迎留言,互相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