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當前疫情發展,國內和海外呈現截然不同的態勢,國內已基本控制,而海外仍然處未現拐點,歐美很多國家仍處於封閉狀態。疫情對海外光伏裝機預計將產生非常大的衝擊,對於需求端的影響可以類比 2018 年 531 光伏政策發佈後,國內需求下滑導致產業鏈發生一系列變化。我們認為疫情對全球光伏需求的削弱,對於產業鏈製造公司既有挑戰,也蘊含機遇。

2018 年 5 月 31 日,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 2018 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 (發改能源〔 2018〕 823 號,以下簡稱“531 政策” ),主要內容包括: 1、分佈式光伏 2018年指標為 10GW; 2、標杆上網電價,分佈式補貼統一下降 0.05 元/度; 3、暫不安排2018 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

2018 年 531 政策的突然發佈,使得 2018 下半年國內需求銳減,2018 年上、下半年裝機分別為25.8GW、18.4GW,一反之前前低後高的態勢。回顧 531 之後的市場發展,對行業的影響主要有:光伏產業鏈價格急劇下跌,龍頭引領降價、出口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新引擎、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加速新技術的應用。

光伏產業鏈價格急劇下跌, 盈利能力受到衝擊。531 政策發佈後, 2018H2 指標減少削弱了訂單,造成產業鏈產品價格大幅下跌。 從 2018 年 5 月至 8 月,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發生 16%~33%的急速下滑。隆基也在 2018 年 6-7 月三次主動下調單晶硅片價格,累計下調 25.8%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產品價格急速下跌,對製造端盈利能力產生極大衝擊。 2018Q3 光伏製造企業毛利率出現下滑,並且淨利潤同比增速大為降低。但通過毛利率、淨利潤數據可以看出,這種突發狀況對龍頭公司盈利能力影響是短期的,經過 1~2 個季度,憑藉著市場佔有率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增強、上游降價對沖產品價格下跌,盈利能力能夠回到正常水平。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 出口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新引擎。2018 年 531 政策發佈後對行業發展生態最大的影響,就是使得光伏行業加速成為全球化產業,海外代替國內成為行業最主要的市場。 2018 上、下半年國內裝機分別為 25.8GW、 18.5GW,而出口分別達到 20.4GW、25.8GW,上下半年的出口量/國內裝機分別為 0.79、 1.4,在國內市場遭遇困難的時候,出口成為行業發展新引擎,並且不斷加速, 2019 年出口量/國內裝機更是達到 66.3GW/30.1GW=2.2, 光伏行業快速成長為出口型行業。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經歷了短期價格震盪後,我國光伏產品價格下降,進一步提升了全球競爭力,從而擴大了在全球市場的佔比, 2017 至 2019 各環節市佔比提升在 10 pct 以上。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 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由於小廠商無論從現金流、盈利能力還是議價能力,均與龍頭存在較大差距,因此 531 政策發佈後導致的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對於小廠商的衝擊遠大於龍頭廠商,進而造成了眾多使用老產能的小廠商關停或退出,進一步提升了行業集中度。 單晶硅片領域, 隆基、中環呈現雙寡頭格局,將產能市佔比提升至近 70%。電池片領域因為通威、愛旭、展宇等加大 PERC 電池片投資, PERC電池片佔比不斷提升。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 加速新技術的應用。由於產品價格的下降,單多晶價差進一步縮小,單晶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凸顯,加速實現單晶替代,單晶滲透率從 2018 年的 25.7%,已提升到當前的 80%。 新技術近期不斷湧現,電池片領域的 PERC、 HJT,硅片領域的 166mm、210mm 大硅片,都逐漸走上舞臺中央,新技術巨大的降本潛力,使得產品在面對降價風險時,仍然能夠獲得穩定的盈利能力。

光伏降價後市場發展分析

目前我國光伏產能已佔據全球 7 成,光伏行業當前風險已由 2 月我國疫情最嚴重時的供給端,變為全球疫情爆發而造成的需求端風險。我們認為近期光伏行業由近及遠,將發生如下變化:

  • 產業鏈價格下滑已開啟。由於供給主要集中在國內,而需求在海外,並且供給恢復速度快於需求,供大於求將成為Q2主旋律,帶來的後果就是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上週主流廠商已開始大幅調價,通威將電池片價格從0.91元/W調低至 0.78元/W,降幅 14.3%,隆基將 M6 硅片由 3.26 元/片調低至 2.92 元/片,降幅 10.4%。

  • 內需將成為 Q2 重要支撐。與 531 政策發佈時依賴出口對沖國內需求下降不同,這次海外疫情發展削弱海外需求,尤其在 Q2,國內市場將成為行業最主要支撐, 2019年競價結轉項目、領跑者項目、戶用分佈式、平價項目將成為 Q2 裝機主力。

  • 海外市場為主大趨勢不變。2020 年 3 月光伏組件出口達到 7.49GW,與 19 年同期幾乎持平,但因疫情影響預計 Q2 數據將出現下滑。我們認為短期市場下滑不會影響長期海外市場為主趨勢,原因為: 1)經過疫情影響,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從而降低光伏裝機成本,提升光伏平價項目競爭力; 2)全球處於降息週期,光伏偏基建投資屬性有助於吸引投資,在後續拉動經濟有望成為主要方向; 3)國內光伏裝機受到消納限制,短期內增速有限,海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因電力設施不足,投資市場更為廣闊。

  • 新技術應用將進一步加速。光伏新產品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更大的輸出功率,也意味著對光伏電站擁有更強的降本潛力。在傳統技術達到製造極限的情況下,新技術將進一步提升光伏經濟性空間。我們看好大硅片、 HJT、疊瓦組件等技術方向加速推廣,單晶滲透率也將繼續提升,直至完全替代多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