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今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生命教育”首次被公开提出。

《通知》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

尼采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恐慌,人们在病毒面前如此弱小,如此不堪一击,这足以证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知与渺小。

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却很少跟孩子谈到生命与自然: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应该怎样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只有引导孩子正确的对待生命,对待自然,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无所不能,孩子才懂得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如此厚重的“生命教育”,我们怎样让孩子理解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体验大自然呢?

孩子是最纯净的生命,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连接,体验自然,感受生命,不仅可以用看、闻、触,悟,还可以用听。

下面我们就用一首大自然的音乐,开启孩子的生命之旅。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01

《森林狂想曲》为何有如此魅力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繁星点点,耳边响起此彼伏的“奏鸣曲”:蟋蟀“吱吱”、青蛙“呱呱呱”,知了“知了知了”,不时地还有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精妙绝伦,完全是一首自然生命演奏的天然音乐。

《森林狂想曲》就是这样一首大自然的音乐。

1、创作背景

这首音乐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他们历时5年,深入台湾岛的山林深处实地录音,一共搜集了包括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在内的100多种大自然的声音。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创作者非常精巧得把自然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让我们体味到我国的传统民族器乐与自然声音的结合带给我们的纯净与生命力。

这首《森林狂想曲》曾获得法国坎城唱片大展最受欢迎音乐专辑、美国电台点播率最高、最受媒体喜爱的环境音声。

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向我们讲述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的真谛。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要从音乐的发源说起。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2、音乐发源于自然

德国新苔斯洛夫曾经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万物之始》其中一节“什么时候开始的音乐”写道:当我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听起来真像一支乐曲,而细雨敲打窗户,鸟儿放声歌唱,不也是美妙的音乐吗?

古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自然界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声响。

苏轼的《石钟山记》就对石钟山自然的声音进行了描写:“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作者把自然声音与周景王时的无射钟相比,可见大自然声音的神奇。

还有冰岛的一座纯天然喷泉,大间歇泉,每次喷发都会伴随轰轰的响声,而且声音是一点点的升高再爆发,诗人们称他为

“大自然的怒吼”。

音乐发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就连我们的人声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每一种声音都有生命,都是自然赋予的声响。

创作者用一种新颖的创意,把音乐中的节奏调性与大自然纯粹的音源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打造了生命的视听盛宴。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3、声音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森林狂想曲》由A、B、C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笛子、小提琴、吉他作为主奏乐器。

这是一首d小调,4/4拍子的曲子,一个很少被用到的小调,创作者为了配合褐鹰號的叫声而做,拍子也是根据白腹秧鸡“呱呱呱呱”的叫声的节奏而定。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笛子清脆的声音与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的叫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节奏明快、旋律跳跃的音乐,这就是乐曲第一乐段。

紧接着陶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带着喜悦,像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白腹秧鸡

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笛子明亮、鸟声清脆,小提琴的柔和与小鹿的温顺,吉他的低沉与爬行动物的对话,还有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

整首乐曲的三段主旋律按照A-B-A-B-C-A的结构出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奇妙的丛林画卷。除此之外,为了感谢这些小动物的配合,吴金黛还专门为30多种小动物声音录制了专属音响。

《森林狂想曲》就是一首完全为大自然,为动物用心制作的专辑。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02

音乐的力量

1、对自然生命的记录与尊重

美学专家说:如果我们能够多听听脚下的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的融为一体。

主创吴金黛十年来,走遍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找记录大自然的声音。她说:野外录音之后,发现这个世界太有趣了,整个人生、视野、心境全都改变了。

她录制《森林狂想曲》的时候,曾经听到了莫氏树蛙响亮的声音,当她看到莫氏树蛙本尊时,不由惊叹,一个三公分左右的小青蛙,为了追求女朋友,居然能发出那么大的声响。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莫氏树蛙

这就是自然生命的力量,为了更好的采集动物的声音,吴金黛开始了解动物的习性,生活规律,并不断探索把动物的声音和人类生活结合在一起。

慢慢的,她对动物的声音有了很强的敏锐感知和真情实感,她能听出青蛙在恋爱,螃蟹在走路,更感受到野猪保护孩子的坚定.....

她对这些动物充满了温情、好奇、欣赏和敬畏。正如她自己说:对于野外工作者来说,我们被动物驯服,跟着动物的脚步,才是自然的状态。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霍尔巴赫曾说:人只因为对自然缺乏认识才成为不幸者。

吴金黛对动物声音的采集,让她真正融入大自然,她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与美好,更懂得对大自然的尊重。

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除了记录大自然的音乐,对原住民族的音乐探索,也是一种生命的传承,一种自然文化的传承。

在录制《森林狂想曲》的时候,吴金黛接触了很多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原住民族居民。

年长的老人们用最淳朴的歌声唱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年轻人早已对传统音乐失去了兴趣,没有人再去演唱自己部落的歌曲。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白头翁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是人类文明进展的见证者,而原生态音乐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体现着独有的民族精神和价值。

杨丽萍作为原生态艺术的代表,她坚持:本能地想挖掘这些散落各处的古老舞蹈,通过表演的方式,记载它们,展示它们,纪念它们。因为这是与天、地、神、自然进行交流。

音乐与唱歌的产生对应着自然万物的心灵感受,传递着人类的情感,洋溢着生命的历程。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03

《森林狂想曲》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森林狂想曲》不仅记录着生命的神奇,创作本身也是对自我的生命教育。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他在著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提到生命教育理念扩展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内涵。他认为教育应该兼顾知识学习和人生体验于一体。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1、在音乐中感知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

吴金黛在做《森林狂想曲》的时候,开始只是简单的、机械的把大自然的声音当成一个单纯的音素去记录,慢慢的,她感受到,自己记录的不单单是声音,而是在与生命对话。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有一次,她看到一只小鸟,当她靠近时,小鸟会认为她是带来危险的闯入者,迅速飞走,但是吴金黛会给小鸟更多耐心,每次来,都不会伤害小鸟,只是默默观察。小鸟慢慢习惯了,感受到安全了,反而主动为吴金黛歌唱,甚至跟她对话。

当你真心跟大自然交流,感受自然的能量,你的身心都会受到洗礼。

类似这样的自然音乐还有很多,比如:台湾音乐人Mickek唱片公司制作的《大自然音乐系列》、《自然之音》音乐系列等等。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听这样的音乐,走进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声音。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2、CRTS模式

《生命教育导师》课程把“爱即生命”作为教育核心理念,以“呵护(Care)、记录(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为基本模式,简称CRTS模式。

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呵护、记录、感恩、分享爱和生命,生命与“天地人物我”的关系。这与我们常说的感恩很相似,感恩美好的事物对我们生命的滋养,感恩不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经验、成长。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记录生命中关于“爱”的事情。

女儿小时候非常喜欢小动物,家里养着小狗、兔子。我们会一起记录怎样呵护小动物,为他们搭小房子,给他们买好吃的,我们非常感恩小动物带给我们的欢乐,也非常感谢他让我们每天生活如此充实。

这样的记录可以让我们心怀感恩,内心更柔和,对待生命更珍惜。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孩子只有被激发出自爱和被爱,自尊和被尊重的能力,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生命教育绘本中,为孩子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生命教育体系,包括:

  • “人与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 “人与人”:接纳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工合作。
  • “人与地”:适应环境,爱护环境,珍惜所有生命。
  • “人与天”:接触大自然,体会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宇宙的关系。

孩子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绘本,更立体的感受生命,敬畏生命。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3、ORID聚焦式会话法

聚焦式会话法,是一种用于模式化交谈的工具,它遵循脑科学的原理,通过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提问,引导回答者从事情的表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Objective:事实。客观事实层次,就是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感触到的一切。
  • Reflective:感受。情绪感觉层次,就是你的喜怒哀乐,开心、兴奋、失望、恐惧、难受香菇等等。
  • Interpretive:想法。诠释层次, 就是你自己的理解,反思。
  • Decisional :决定。 决定层次,就是你接下来的打算。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在欣赏《森林狂想曲》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 事实:孩子,你刚才听到了什么?(重述听到的声音)
  • 感受:我听完,感觉特别兴奋,你呢?
  • 想法:这些小动物的声音真好听,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 决定:真想以后经常就听到这么动听的声音,我们怎样做能够实现呢?

通过这样的模式对话,孩子可以对大自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听《森林狂想曲》,用CRTS模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

04

尾声

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惟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意和智慧。--林清玄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大自然的生命音乐,让孩子通过最原始,最简单,最通俗的方式感受生命,探索生命,是最纯粹的生命教育。

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首清凉、纯净的音乐,一定要找到他,跟孩子一起带着音乐来到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好。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