矚目“新基建” | 新基建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路徑選擇

新基建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路徑選擇

新基建投資對經濟的短期拉動作用有限,但是,對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有重大影響。新基建可以為傳統基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傳統基建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基建的關鍵作用在於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全方位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管理能力。新基建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展哪些產業、如何組織生產流程等,都應該由企業做主。對於新基建企業來講,想獲得可持續的收益是一個複雜和長期的過程,遠非一時熱情能夠獲得。新基建的發展要防止佈局重複、規劃趨同,避免“揠苗助長”式、不計條件、不計成本的盲目發展。

01新基建對長期供給質量提升具有重要價值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緊接著某些媒體就提出了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領域。與中央政府提出的新基建概念相比,目前媒體列舉出的七大領域明顯過於寬泛。我國第一條特高壓電網2009年底正式運行,第一條城際鐵路2007年投入運營,地鐵2008年奧運會以後大規模建設,充電樁2006年在深圳開始建設,顯然不能說是新基建了。

新基建就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化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及其相互融合發展的產業[注1] 。新基建總體來講是高技術、輕資產行業,直接投資規模並不大。2020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5G網絡投資分別為453億元、350億元和1000億元,合計1800多億元。按照一些機構的預測,數據中心年度投資規模在1000 億元左右,人工智能投資約300-400億元,工業互聯網投資可以達到100億元。以上幾項合計也就是3300億元,只佔近年年度交通投資的5%,城市建設投資的4.7%,全部傳統基建投資[注2]的2%。因此,

新基建投資對經濟的短期拉動作用有限。但是,其對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卻有重大影響有助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帶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優化生產和服務資源配置,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城鎮化、工業化更高質量發展

02新基建可以為傳統基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9年末,我國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額達到143.7萬億元,基礎設施存量排名世界第一。高速鐵路通車裡程超過3.5萬公里,高速公路14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000個,城市軌道通車裡程達到6700公里,均居世界首位。應該說,我國傳統基礎設施已經進入了成熟發展階段,存量資產規模也很大,但是,綜合運營質量和效率並不高。亟需通過新基建的有效配置,提升傳統基建的建設質量、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集成能力。因此,要重視二者的融合發展問題。運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基建進行提升改造,用信息技術賦能賦智傳統基建。

探索建設強大的數據控制雲平臺和車聯網系統,全面支持自動駕駛,將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網絡改造成“超級高速公路”。在已經建成的能源骨幹網絡基礎上,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分佈式和智能化的能源系統升級。著力推進智慧城市管理,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智慧化水平,積極發展智慧民生服務,建設智慧市政、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系列智慧基礎設施。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推進港口無人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和智能決策,提升港口運營效率。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綜合分析水資源供需特點,實現對不同區域、城鄉水資源調配的動態預報、科學分配、精準調度和智能調控。

03新基建的關鍵作用在於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

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較重,又面臨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壓力,企業利潤不斷被壓縮,新的增長動力不足,亟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此同時,我國企業的智能製造仍處於初級的發展階段,智能製造水平偏低,智能化升級成本較高,只有不足1/5的企業真正進入了智能製造應用階段,在研發、製造、供應鏈等環節都具有推動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空間和潛力。新基建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有利於促進設備設施預測性維護、工業生產流程化、生產過程可視化、供應鏈優化,

實現生產要素網絡協同和生產場景智能應用,提升企業柔性生產能力,縮短產品製造週期,全方位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管理能力。

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促成高技術製造業“上雲上平臺”,全面深化研發、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數字技術應用,推動企業用數字轉型加快組織變革、業務創新和流程再造。打造數據貫通、安全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根據不同製造業特徵、發展階段和現階段發展需求,推廣智能生產設備、智能工業軟件、智能製造系統,建設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利用智能技術推動製造業業態創新,促進製造業增值服務和跨產業融合。支持具有產業鏈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搭建網絡化協同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04新基建投資需要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

新型基礎設施與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的特性明顯不同。後者的公共品特性和外部性更強,收費不到位,難以收回成本,需要政府的更多參與,包括直接投資或提供補助資金;而前者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屬於私人產品,5G基礎電信服務雖然屬於準公益性產品,但也有收費機制且能夠足額到位,由幾家壟斷性大企業經營,無需政府過多參與。2015-2017年,在我國信息和通信服務業投資資金來源中,政府資金平均只佔2%左右,其中,電信服務業政府資金佔3%,互聯網信息服務政府資金佔2.4%,這一比例大大低於其他基礎設施領域。5G的投資主體是中國移動等三大運營商,下游場景應用投資者則基本都是民營企業。

新基建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展哪些產業、如何組織生產流程等應該由企業做主。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規劃生產,有效發揮主動性和自覺性。各級政府要做好中長期規劃,研究制定相關管理標準和規則,引導企業規範有序參與新基建發展。建立健全企業主導技術研發的體制機制,加大前瞻性、引導性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力度,加快數字化、智能化領域人才培養,構建完備的技術應用創新生態。明晰數據產權,推動公共數據逐步開放,加強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為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企業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防止設定具有明顯地方保護色彩的准入門檻、技術標準、政策補貼等。減少PPP機制介入對市場正常運行的干擾。

05新基建發展的根本是探索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新基建受到政府支持、輿論關注和市場追捧,但是,對於企業來講,想獲得可持續的收益卻是一個複雜和長期的過程,遠非一時熱情能夠獲得。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盈利手段較為單一,廣告競價、應用分成等其它互聯網領域常見的商業模式應用較少。物聯網自身的碎片化現象嚴重,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存在障礙,上下游合作風險大,對於一家平臺而言,難以輕易享受豐厚終端回報。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路徑有待進一步明確,各行業、各環節所需的解決方案差異較大,導致開發難度大、成本高,與形成可複製和整體解決方案的通用人工智能差距較遠。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將各種應用場景轉化為支付意願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很多應用還不成熟,不管是投資建設還是維護,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是能夠掙錢的場景卻屈指可數。

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在市政管理、公共安全、醫療健康、能源管理、社區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鼓勵將人工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目錄。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匯聚共享設計能力、生產能力、軟件資源、知識模型等資源,強化平臺企業的資源集聚能力。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調,強化OEM、ODM、獨立軟件商、服務商之間的協同,推進集成式創新。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源出租、服務提供等手段,拓展平臺盈利空間,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推動低成本、模塊化工業互聯網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的部署應用,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基礎能力。提高物聯網企業自助式利用數字化平臺的能力,根據應用需求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傳送,降低進駐物聯網領域的門檻及業務運營的成本。

06新基建要防止以往頻繁出現的產能過剩現象

從以往的經驗看,只要政府號召,即便是新興產業也會出現投資過熱苗頭和產能過剩隱患,新能源汽車、LED、機器人等產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新基建屬於通信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技術門檻非常高,市場競爭也比較充分,初始投資風險較大,企業預期相對謹慎,因此,產能過剩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是,涉及固定資產投資較多的新基建領域仍然可能出現過剩。例如,近年來,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數據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部分地方盲目上馬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動輒幾十億元的投資和百萬量級的新增服務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設備機房大量閒置情況多有發生。

地方政府的政績衝動和企業的投資衝動疊加,往往導致新興產業的投資行為非理性。新基建的發展要防止佈局重複、規劃趨同,避免“揠苗助長”式、不計條件、不計成本的盲目發展。要避免行政手段替代市場決策,造成產業畸形擴張,讓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背上不該背的債務包袱。各地應根據基礎條件、市場需求和比較優勢,選擇新基建的投資方向,絕大多數地區主要還是通過新基建的應用,改善產業和服務生態環境,為城鎮化和工業化賦能,而不是熱衷於建設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平臺,從事軟硬件開發並提供綜合服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完全可以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而不是佔用大量的土地和建設全新的設施設備。


注1:除5G網絡以外,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也並非基礎設施,只能算作基礎產業。

注2:指交通、水利、城建、環保等基礎設施。


文章轉自: 國宏高端智庫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 劉立峰

【數據西安】是西安市大數據產業協會的官方宣傳頭條號。

西安市大數據產業協會是由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指導成立,由西安市內從事大數據業務的重點企業、相關科研機構及高校共同自願發起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西安市大數據產業協會秘書處(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