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温馨提示:请点击频幕右上角关注,徒手传媒实时给你最新鲜,最实用的三农信息,及时解读惠农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小编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出生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始,实实在在地感到了这改革的四十年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滚石上山,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国家的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生活日新月异、走向美好。而广大百姓服饰的巨大变化,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很直观的现实缩印。

小编出生在皖南地区的一个江心小岛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农村老家金马村,度过了三年美好的童年时光。儿时记忆虽然基本无存,但听父母讲,那时的衣服主要是以“蓝、黑、灰、绿”为主旋律。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整个我国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用品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计划供应的,例如:每人每年的布,棉都是定量发票的,买条毛巾、背心等都需要布票,结婚买棉被则需要更多的布票。并且人们手里的钱也比较紧,所以很多人根本没有两件以上可供替换的衣服,穿衣服的式样和颜色不但单调,也比较破旧,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翻看家里的老照片,就可以看到,当时村里人和家人的衣服款式以及颜色都还是很单一。男装:军便、中山装和解放帽。女人也就是颜色花哨那么一点点也就是花格布,相当于现今的格子控,裙子那都是都很少见到的。老人则是大襟褂子、老棉袄,还硬山搁檩没有内衣……

要说这些年头里服装的变迁,小编的奶奶那是最有发言权的,她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至今已经有九十高龄了。就在四十年前,正是现在流行跳广场舞的年纪。奶奶回忆那时候的她在村里基本上穿的最多还是大襟褂子,布都是自家的土织布,衣服大都都是自家做的,甚至于脚下的鞋子和袜子也都是自家做的,要问这些手艺是哪里来的?这些手艺都是祖辈们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全部都是手工活不像现在的全是机器流水线,那个年头服装的颜色基本都是灰蓝色。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这襟褂在百姓身上的穿着历史可就长了,据传襟褂源于明代军服的改良款,可想而知古代社会的装束流行也有从军队向民间传播流行的可能,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装、军挎、军大衣潮流。只要是看过晚清民国老照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自从晚清民国到七八十年代,百姓襟褂出镜率极高,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不仅女性穿,男性也穿,款式也变化不大,不过是对襟、斜襟、大广襟的区别,随着季节交替面料的选择,添棉或夹绒,可以称呼为袄、衫、罩袍等等。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在改革开放前后,军便装、的确良面料衣服的出现、中山装、对襟褂子在百姓各基层交替穿插,从着装上也可以明确的分别出每个人的身份。例如:干部和青年大多会选择军便装、衬衫、中年人以中山装为主,老年人大都选择大襟衫等等,甚至可以衬衫外套对襟,这在老照片上都能找到证据。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你还记得童年的你吗?

改革开放的风潮席卷全国之后,让“喇叭裤”“红裙子”“健美裤”等风行一时。从此,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衣服的布料款式更多了,衣服上的纹饰图案更美了,眼前的色彩也变得更加花团锦簇、光彩靓丽。

从长袍、马褂、大襟、镶滚袄裙、瓜皮帽到西装、T恤,从灰蓝白到色彩缤纷,从呆板到个性,从闭塞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家出产到网上淘宝,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那些衣、衫、裤、裙是过往的历史,更是当代的时尚。从这些人们的衣着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看到了崭新的、开放的、自信的、多元的中国。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关于上述内容,有存在任何疑问的,欢迎评论区给徒手小编留言或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