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by【英】理查德·哈德森

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因為我發現:國人學習英語的邏輯流程存在誤區。

站在我們英語專業角度有兩個詞“母語”和“外語”。

習得母語可以不依靠語法,語言環境時時處處在矯正你的語言習慣,讓它迴歸大眾的普適規則。你甚至不會意識到母語語法的存在。

學習外語必須懂一點語法,因為外語的模型和母語不同。中國人學英語困難之大,就在於缺乏這個意識。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是 “骨子裡是漢語語法,外皮是英文詞彙” 的英語。

如果我講英語模型,可能很少人能跟上我的思維。那麼,我們不妨跳出英語的桎梏,挖一挖人類思維更本質的相同點,籍此嘗試理解英語表達的套路。

拋磚引玉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這位教授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語言學家。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本書的正文僅有一百餘頁,研究的方向是英語語法邏輯。與其說這是一本語法書,稱作可能邏輯學可能更妥當。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句子結構圖式,是本書的精華,它反映句子裡詞彙的關係。箭頭的指向是依存關係的示意。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詞的類型,一定程度體現了詞間的依存關係。語法不是你從語法書裡看到的規定,是更深層邏輯的習慣的體現。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語法沒有一定之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法。但語法有普適性的差異,大家都那樣說,你也只好順從。


楊老師領讀英語語法 之《英語語法論》 第一課 總論

形成自己的認知很重要,但瞭解普適的規則是什麼更重要,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置身世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