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壓力大,竟“以柔克剛”,能否化險為夷?

~1~

以滬深300指數的技術結構而言,還是非常典型的中長期跌勢形態,並且40、60、120日週期的跌勢結構,在短時間內都得不到改變,會繼續對指數構成壓制和阻礙的作用。

大盤壓力大,竟“以柔克剛”,能否化險為夷?

但凡有技術分析基礎的投資者,沒有誰看不明白這樣的狀況。滬深300市場,技術上可謂壓力重重。甭指望可以輕輕鬆鬆的漲上去,能夠不往下壓低,就算是非常好的狀態了。

不求大漲,這是我們連日來所闡釋的邏輯。技術走勢上,也是這麼表現的。在上週五到今天來看,指數都受困於40日均價線,再漲乏力,價格難以推進的同時,關鍵還有成交量能的縮減。

缺少量能的釋放,就別指望可以把指數向上推升。今日成交金額只有1519億元,環比大幅縮減,這大有迎難而退的架勢。看起來確實軟弱,但這倒是吻合了我的預期判定。明知無法改變,又何必以卵擊石呢。

我倒是提倡“以柔克剛”,繞道而行。你那麼強壯,打不過你,咱就先躲開唄。不要與之正面相撞,硬碰硬,肯定容易吃虧。很難有號召力,單打獨鬥,太危險了。能夠縮量沉澱,養精蓄銳,反而倒是更有利於化解矛盾,緩和跌勢壓力。

2周前,我們就是採用這樣的策略,才順利的實現了20日週期的短多恢復,併發揮了短多優勢才將指數逐步推升至40日均價線處,這已經算是非常棒的走勢了。從技術邏輯上來講,20日週期的短多使命,其實已經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遇到壓力,持續耗損20日週期優勢的階段,同時起到緩和或改善40日週期跌勢對價格助跌的作用。通常要麼在短多延續的基礎上,實現40日週期跌勢的轉變,從而促成20、40日週期的同步上漲,行情進一步發揮短多優勢。

否則,則是40日週期跌勢持續下移,造成20日週期跟隨40日週期轉跌,形成進一步的盤跌態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暫且保持中性。因為20日週期仍然具有本週乃至下週扣低走高的基礎,雖然經不起考驗,但也可以指望緩和下跌空間,從而形成橫向盤整的技術路徑。

由這個條件展開,其更大的意義則反應在單位量能的縮減和沉澱,因為拉長時間,便可以逐步形成周期性的量能沉澱特徵,比如20日週期的量潮很容易增量而促其上漲。其縮量橫盤的意義就大了。

這個情況,我們可以用來觀察40日週期的變化關係,當可以積極預判縮量沉澱的橫向盤整,對40日週期的量潮改善有幫助,那麼“今日的小量就是日後的量撐而助漲”。

以今日1519億元的交易量水平,橫向推演,差不多可以產生已經25天的縮量沉澱,那麼繼續縮量盤整,就可以逐步往40日週期的量潮關係上延伸。可以積極看待量能的縮減,即便會拖累指數的上漲。

以沉澱量能的方式,來看待成交量能的壓縮,不僅不必非常恐懼,反而可以產生橫向震盪整固,以重構技術性優勢的積極預判。那麼價格的回調或小幅震盪,都是值得正面看待。

上面有壓力,下面也有平穩市場的預期。不要懼怕震盪,甚至往下回撤修整。考慮到20日週期的短多延續,以及橫向震盪的預期發展,我們維持當前盤勢上下折返跑的技術路徑,並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有利於個股的操作機會。

~2~

可以把重心放在個股上。以我過去的研究,和當前的市場格局,以及對未來的投資展望,我還是會把投資重點,放在科技類股票上。比如5G、半導體、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能源車、人工智能等等。

但這一塊,波動大,而且當前分歧也大,科技類股票在過去一段時間漲幅太大,目前也正處於調整中,操作難度大,還容易吃雷,不小心買到高位回調的股票,那可能會非常麻煩。

所以,科技是未來的方向。但如何選擇具體標的,確實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會有很多麻煩。如果有覺得難度大,還想在科技領域選擇參與機會,可以考慮關注相關的行業性ETF,相對安全一些。

倘若這也不夠安全,那對於非常穩健類的投資者,則可以關注指數型ETF,這部分的投資者,追求的市場平均收益水平,會犧牲掉個股的高彈性,不過的確是比較好的避開個體風險,特別是當前市場,還顯得不那麼平靜的狀況下,也很有必要。

對於一些比較激進的投資者,追求刺激搞投機類的,疫情相關可以繼續關注,但別傻傻的追漲追高了。今天盤中,數字貨幣再現漲停潮,RCS又火爆起來,這些都反應出有新的接力,這會把本不多的交易量能給分流出去,特別是高位滯漲的醫藥股票。

想參與,就有各自的選擇路徑;不敢碰,那就繼續休戰。我的宗旨是,“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別管別人說什麼,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認知。

在敲下買賣鍵的那一刻,沒有周遭,只有自己。

——————

具體到個股的選擇和操作上,始終要明白,不和跌勢股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題材,不玩概念,不聽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線為主,唯量是問,四個條件,趨勢為王,汰弱留強,每日歸零”的原則,來審視和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