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压力大,竟“以柔克刚”,能否化险为夷?

~1~

以沪深300指数的技术结构而言,还是非常典型的中长期跌势形态,并且40、60、120日周期的跌势结构,在短时间内都得不到改变,会继续对指数构成压制和阻碍的作用。

大盘压力大,竟“以柔克刚”,能否化险为夷?

但凡有技术分析基础的投资者,没有谁看不明白这样的状况。沪深300市场,技术上可谓压力重重。甭指望可以轻轻松松的涨上去,能够不往下压低,就算是非常好的状态了。

不求大涨,这是我们连日来所阐释的逻辑。技术走势上,也是这么表现的。在上周五到今天来看,指数都受困于40日均价线,再涨乏力,价格难以推进的同时,关键还有成交量能的缩减。

缺少量能的释放,就别指望可以把指数向上推升。今日成交金额只有1519亿元,环比大幅缩减,这大有迎难而退的架势。看起来确实软弱,但这倒是吻合了我的预期判定。明知无法改变,又何必以卵击石呢。

我倒是提倡“以柔克刚”,绕道而行。你那么强壮,打不过你,咱就先躲开呗。不要与之正面相撞,硬碰硬,肯定容易吃亏。很难有号召力,单打独斗,太危险了。能够缩量沉淀,养精蓄锐,反而倒是更有利于化解矛盾,缓和跌势压力。

2周前,我们就是采用这样的策略,才顺利的实现了20日周期的短多恢复,并发挥了短多优势才将指数逐步推升至40日均价线处,这已经算是非常棒的走势了。从技术逻辑上来讲,20日周期的短多使命,其实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遇到压力,持续耗损20日周期优势的阶段,同时起到缓和或改善40日周期跌势对价格助跌的作用。通常要么在短多延续的基础上,实现40日周期跌势的转变,从而促成20、40日周期的同步上涨,行情进一步发挥短多优势。

否则,则是40日周期跌势持续下移,造成20日周期跟随40日周期转跌,形成进一步的盘跌态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暂且保持中性。因为20日周期仍然具有本周乃至下周扣低走高的基础,虽然经不起考验,但也可以指望缓和下跌空间,从而形成横向盘整的技术路径。

由这个条件展开,其更大的意义则反应在单位量能的缩减和沉淀,因为拉长时间,便可以逐步形成周期性的量能沉淀特征,比如20日周期的量潮很容易增量而促其上涨。其缩量横盘的意义就大了。

这个情况,我们可以用来观察40日周期的变化关系,当可以积极预判缩量沉淀的横向盘整,对40日周期的量潮改善有帮助,那么“今日的小量就是日后的量撑而助涨”。

以今日1519亿元的交易量水平,横向推演,差不多可以产生已经25天的缩量沉淀,那么继续缩量盘整,就可以逐步往40日周期的量潮关系上延伸。可以积极看待量能的缩减,即便会拖累指数的上涨。

以沉淀量能的方式,来看待成交量能的压缩,不仅不必非常恐惧,反而可以产生横向震荡整固,以重构技术性优势的积极预判。那么价格的回调或小幅震荡,都是值得正面看待。

上面有压力,下面也有平稳市场的预期。不要惧怕震荡,甚至往下回撤修整。考虑到20日周期的短多延续,以及横向震荡的预期发展,我们维持当前盘势上下折返跑的技术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有利于个股的操作机会。

~2~

可以把重心放在个股上。以我过去的研究,和当前的市场格局,以及对未来的投资展望,我还是会把投资重点,放在科技类股票上。比如5G、半导体、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等。

但这一块,波动大,而且当前分歧也大,科技类股票在过去一段时间涨幅太大,目前也正处于调整中,操作难度大,还容易吃雷,不小心买到高位回调的股票,那可能会非常麻烦。

所以,科技是未来的方向。但如何选择具体标的,确实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会有很多麻烦。如果有觉得难度大,还想在科技领域选择参与机会,可以考虑关注相关的行业性ETF,相对安全一些。

倘若这也不够安全,那对于非常稳健类的投资者,则可以关注指数型ETF,这部分的投资者,追求的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会牺牲掉个股的高弹性,不过的确是比较好的避开个体风险,特别是当前市场,还显得不那么平静的状况下,也很有必要。

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者,追求刺激搞投机类的,疫情相关可以继续关注,但别傻傻的追涨追高了。今天盘中,数字货币再现涨停潮,RCS又火爆起来,这些都反应出有新的接力,这会把本不多的交易量能给分流出去,特别是高位滞涨的医药股票。

想参与,就有各自的选择路径;不敢碰,那就继续休战。我的宗旨是,“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别管别人说什么,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认知。

在敲下买卖键的那一刻,没有周遭,只有自己。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