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昨天的文章我们写到元末时期的蜀地政权——夏国的建立以及后续朱元璋派大军消灭夏国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定夏国后,那些将领们的命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朝平蜀,并没有费太大的功夫,毕竟汤和、傅友德等人都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将领,战后的论功行赏中,傅友德,廖永忠当属首功,汤和、朱亮祖次之,他们中,朱亮祖因为擅杀军校受到了谴责。天下太平后,这些人的命运慢慢发生了改变。

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汤和,唯一善终

朱元璋的儿时玩伴,与朱元璋一起出生入,尽管大朱元璋三岁,却一直以朱元璋之命是从,从不摆资格。尽管从征张士诚,逼降方国珍,俘虏陈友定(陈友谅之子),多次大破北元,灭亡大夏,立下多次大功,但是确始终恭恭敬敬侍奉朱元璋,后来又早早请求朱元璋自解兵权,六十岁就解职归故里,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完全不过问国家大事,这位“沉敏多智数”的名将于洪武二十八年去世,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备极哀荣,全始全终,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硕果仅存的善终之人。

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傅友德,杀子自刎

“平蜀功勋第一”的傅友德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傅友德本来先从李喜喜,又属明玉珍,之后又投奔陈友谅,后来率众投降了朱元璋,之后傅友德跟随徐达,屡建大功,击破陈友谅,攻取了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多地,又从陕西入蜀,牵制住蜀军主力,使得汤和、廖永忠能够顺利逼降大夏政权。天下归一后,他又先后平定西凉,云南等地,多次领兵出征西北。在朱元璋统一天下、平定残敌的过程中傅友德居功至伟。但是尽管他在洪武十七年进封颍国公,后来又加太子太师。

但是由于在洪武二十五年要求朱元璋赏赐田地,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和不信任。洪武二十六年,傅友德被从外地军队召还,此时定远侯王弼就劝他:“上(朱元璋)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很快,洪武二十七年蓝玉案解决之后,朱元璋在一次大宴群臣的席间,由于朱元璋对傅友德的儿子傅让不满,斥骂傅让。傅友德刚站起来要帮儿子辩解,朱元璋又怪罪傅友德不敬,并命他杀二子。傅友德很快去杀了两个儿子,提首级见朱元璋。朱元璋大骂傅友德,傅友德见状说:“不过欲吾父子头耳”,说完自刎而死,朱元璋大怒,下令将傅家满门男女老少发配辽东云南,仅有傅友德长子驸马傅忠之子幸免。

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廖永忠,不该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接下来是廖永忠,他在平蜀的功劳也不亚于傅友德,身先士卒,巧破瞿塘关,直入重庆逼降夏主,这一点上汤和都不如他。廖永忠早年随兄归降朱元璋,总领水军多年,鄱阳湖之战,舍身往死,几乎阵亡,立下大功,朱元璋手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随后从徐达、汤和等,破张士诚,降方国珍,平蜀之时朱元璋呼为:“傅一廖二”,功劳甚至比汤和都大,后来又平定福建、两广。这样一位南征北战的宿将,却在洪武八年,就出事被赐死。这是为何呢?

起因就是朱元璋派廖永忠将小明王韩林儿从滁州接到应天,但是在瓜布渡江之时,小明王座船倾覆,“意外”溺死江中,这个“意外”很明显是有人安排廖永忠做的,而知道这个秘密的廖永忠,自然难逃清洗,最后被朱元璋赐死。

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朱亮祖,害死道同,死有余辜

朱亮祖作为襄助之人,在灭蜀之时就因为擅杀军校没能封赏。朱亮祖最早是元朝的将领,投降朱元璋后,先后讨伐方国珍,协助傅友德、廖永忠等人平蜀、平两广,他勇悍善战,也立了不少功劳。但是此人骄矜无文,镇守广州的时候多行不法。在番禹勾结当地恶霸土豪,害死了正直的清官道同(明朝著名的冤案,有兴趣的话可以找相关的资料看一看),朱元璋最后将朱亮祖和其子朱暹一起鞭死。朱亮祖还算好,被朱元璋亲写墓志,以侯爵之礼厚葬,但是儿子不仅被杀,还被剥皮示众,后来更是除爵断后,下场凄惨。

他们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终究还是无法躲过君王的制裁


另外大将康茂才在攻取瞿塘的时候身受重伤,班师之时病重而亡,也算是阴沟翻船。

写在最后:

伐蜀的多位将领中,除了汤和早早解职,得享天年之外,其余诸将,或自刎朝堂,或赐死家中,或非刑处死,还祸及家门,下场皆是极为凄惨。原因如何。不难想到。朱元璋刻薄寡恩,功臣中除了常遇春、邓愈早死,徐达死因争议,郭英后妃之亲,沐英远镇云南,也只有汤和和耿炳文两家逃过诛戮,而耿家之后也被朱棣赐死。朱元璋对君权看得太重,不信任他人,而且因为太子早亡,深恐手下大将对皇太孙不利(傅友德等),也是原因之一。另外还有知道秘密太多之人,也一直是朱元璋的肉中之刺,例如廖永忠等。而朱亮祖则完全是咎由自取吧,朱元璋起身农民,特别憎恨贪官污吏,洪武朝贪官八十两以上就要剥皮楦草示众,对于朱亮祖这样的不法之徒,自然是可杀不可留。朱元璋大杀功臣,却不料皇太孙建文帝无将可用,结果被朱棣靖难夺位,不知所踪。如果朱元璋在天有灵,恐怕也要自责一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