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凌雲律師誠意禮聘

執業律師、實習律師,虛席以待


簡歷和自薦信直達官方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


所有對於法律人的好奇、所有找不到答案的諸多疑慮、所有圍繞律師職業的種種困惑,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凌雲人物誌”是凌雲律師的欄目,通過專訪,你能聽見律師的心聲。關於你想知道的,敬請後臺留言。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022嘉賓:張樂欣

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建設工程3部專職律師。建設工程與房地產專業委員會委員、民商事業務委員會委員。擅長房地產及建設工程法律事務、涉稅實務。


我在某些方面認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所以也算是客觀唯心主義者。客觀世界於我而言,是我認知到的、感知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那些部分。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記得曾經讀過俞敏洪自傳上的這樣一段話:“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直到有一天,我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用那堆亂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我特別喜歡俞敏洪所傳達出來的感受。是啊,一個人的心願沒有卑微與宏大之分。內心世界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小房子”——承載著自己走過的人生路所建立起來的人生觀、價值觀;裡面還儲存著大大小小的人生經歷、喜怒哀樂;充滿著無限的感恩與希望。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是的,我也有自己的“小房子”,應該也是用碎磚亂瓦建蓋起來的吧。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國家三線建設的背景下,我的爺爺從北方帶著爸爸來到了馬龍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溝裡。所以,我小就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這是一個兵工廠,四面大山環繞,每天起床、休息、上班、下班都是在軍號聲中開始與結束。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童年是美好的,但是在一個閉塞的環境中,人真的很難有什麼生活質量而言,物質的貧乏可想而知。記得每到寒假,天氣寒冷,我只能穿著溼乎乎的鞋子,每個早上,我和弟弟起床把爐子升好火,炒瓜子吃。雖然滿手滿腳的凍瘡,卻非常的開心快樂。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感謝在那樣物質匱乏的人生道路上,我的父母和爺爺奶奶給了我無限的愛與支持,這是我儲存在內心“小房子”裡畢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溫暖與“財富”。

現實太抽象,客觀的物質世界與個體本身既有聯繫,似乎又是割裂開來的。對於個人的準確描述,一定是找到他(她)內心的那個“小房子”。

昆德拉說過,一切造就人的意識,他的想象,他的頑念,都是在他的前半生形成的,而且保持始終。

這就是我。我亦平凡,所以,我也願意幫助和我一樣平凡的你。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凌雲人物誌 | 張樂欣:我亦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