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很奇怪為什麼一部中文名為《黑社會》的影片英文名字居然叫做Election(選舉)。在等級森嚴的黑社會里面,選舉是一場遊戲還是一場權利角逐的正劇?杜琪峰毫不掩飾他希望拍一部黑色史詩的野心,也許黑社會和Election的衝突才能真正反映出香港的價值觀,才能真正折射出香港一百餘年的滄桑歲月。

一、杜琪峰黑幫電影之風格——“寫實”黑幫電影

說到寫實黑幫電影,必然要提到杜琪峰,如果說楊德昌的電影是臺灣城市社會的一盞“手術燈”,把血淋淋的社會現實不加修飾地呈現出來,那麼杜琪峰的黑幫電影就應該是黑社會元素無處不在的香港社會的“手術燈”,將香港社會中,黑幫內部、黑幫之間、黑與白之間的鬥爭或博弈一一展現給觀眾。除卻吳宇森們所強調的【俠義】外,杜琪峰的黑幫電影更受法國導演皮埃爾·梅爾維爾等人的黑色電影的影響,強調【宿命】,可以看到冷峻的精神、高超的攝影、猜不穿的劇情發展、宏大的的場面調度、引人入勝的配樂和凝練的剪輯等風格元素。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二、杜琪峰黑幫電影之主題——平民化的黑社會

“黑社會從來都是一個不被承認的存在,但其實他們有一個很大群體。在香港,好像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朋友是黑社會,黑社會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有過很多講黑幫的電影,但我想做一部很冷靜的電影,用生活化的方式講述黑幫故事,而不是打打殺殺那些。” ——杜琪峰

杜琪峰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平民化的黑社會。黑幫老大重利而不是小馬哥那般重情義;江湖人物的命運並非為自己所掌控,而是有其殘酷的宿命;恩怨不是都由街頭火拼來解決,而更像是一種政治角力,爾虞我詐。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一) 重情&重利:龍頭棍之爭

《黑社會》所描繪的,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社團組織“和聯勝”,他們起源於孫中山組織革命黨推翻滿清朝廷的年代,成長於英國殖民統治期間,“他們選話事人,比香港選特首還早100年”。影片開頭的一大段黑幫成員集體背誦幫會規則,片中鄧伯主持的的民主選舉,以及阿樂當選辦事人後的“拜兄弟”儀式,展示的是真實的黑幫儀式。而在這樣莊重而又嚴肅的儀式背後,則是大D與阿樂為了拿到龍頭棍,當上話事人所進行的鬥爭。阿樂當選可謂是眾望所歸,而大D則更像個瘋子,為了拿到那根象徵著生意、權力、名望的棍子,除卻政治鬥爭中常見的金錢誘惑,無所不用其極,綁架參與選舉的叔父、綁架龍頭棍保管者、甚至大鬧監獄,揚言要辦一個“新和聯勝”,絲毫不顧片頭我們所聽到的那些幫會規則、以及我們在其他黑幫電影中所經常見到的道義、原則。阿樂成功“擺平”大D當上話事人後,不計前嫌,與大D稱兄道弟,一團和氣。但諷刺的是,當大D向阿樂提出要和他做“雙話事人”的時候,阿樂當著自己孩子的面用石頭生生砸死了大D,隨後追殺大D妻子,雙雙填埋後面不改色地揚長而去。由此可見,黑社會的鬥爭,街頭火拼的刺激是表象,兄弟情義是美化過的故事,權力之爭才是其本質。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二) 宿命:存在主義的圈套

存在主義大師薩特說過:“任何結局都是預定好的‘牆’,你知道它一定會在哪裡,不管你向哪個方向,它始終在那裡等你。”——《紅圈》

前面提到,梅爾維爾的電影有一種濃郁的宿命論,杜琪峰深受影響。《黑社會》阿樂、大D等野心巨大,一心奪取龍頭棍的黑幫大佬,縱使一時風光,可最終都會淪為權力的奴隸,變成別人權力追逐過程中的犧牲品(大D死於第一部,阿樂死於《黑社會2:以和為貴》,被下一屆話事人候選人Jimmy的買通其手下用釘錘所殺)。像“飛機”這樣倔強而又用生命為社團賣命的角色,表面上前途風光,可始終只是別人手中的木偶;東莞仔可以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得力干將”,顯然,在需要挖空心思去佈置權力網絡的黑社會鬥爭中,不會有很好的結局。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三) 暴力美學:冷靜客觀、富有張力

暴力美學產生及傳播的一個前提是,具備商業倫理和基本道德判斷能力的觀眾,高度法治化的社會,自由的文化產品選擇權。在這樣的前提下,杜琪峰得以對暴力進行客觀的展示,而把度量道德的尺子交還給觀眾。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講求衝突過程的衝擊力和觀賞性,槍,作為現代社會的暴力工具,使得衝突過程血脈噴張,帶來視覺、聽覺的感官刺激。相比之下,杜琪峰逆時代而上,用更加原始的木箱子、石頭、酒瓶、刀等工具,取代了快節奏的火拼,變為更具有張力的場景,拉長了死亡過程,從而增加了暴力的殘忍程度。《黑社會1》中,幾位黑幫大佬完全沒有用到槍。大D綁架龍根哥和官仔森後,把他們裝進木箱後往山坡下踢,搬上來後又再次踢下,如此往復,反覆折磨,令人髮指;阿樂成功當上話事人後與大D的第一次合作,便是用長刀和酒瓶到活生生將前來談判的恐龍砍死,而整個過程在密閉陰森的空間中進行,只見工具,不見鮮血,讓人不寒而慄。

《黑社會》:杜琪峰寫實鏡頭下的黑色浪漫

杜琪峰與王家衛一樣,在香港電影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繼承了美國黑幫電影的寫實傳統,同時融入中國傳統武俠精神的“俠義”,於他的【銀河映像】一起,將攝影機當做手術刀,將黑社會中的爭名奪利、血腥暴力、無奈宿命展示出來,無不表達著一種從內到外的“黑色情懷”。與前輩的吳宇森的浪漫主義黑幫電影、同時代的麥當雄的紀實黑幫電影不同,更加冷靜和成熟,後來的劉偉強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拍攝《無間道》系列的時候大量借鑑了杜琪峰黑幫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敘述技巧。可以說,杜琪峰的《黑社會》不僅在香港影史上獨樹一幟,更對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