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著名的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說過:“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睡眠對人的重要性就像是水對於魚的作用,新生兒由於剛出生對周遭的環境適應力很差,育兒專家羊水環境生活了十個月的孩子,有一層天然的保護罩。


當孩子出生後面對著周遭陌生的一切,空氣,光線,嘈雜,溫度都讓他們感到害怕,與羊水環境的截然不同都一一引起了孩子的不適感,顯然離開母胎是對嬰兒極大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我們的身邊。


害怕、不適讓大多數的嬰兒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睡眠問題,睡眠對於嬰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影響著孩子大腦的發育和性情的滋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是父母獲得短暫休息的機會,是他們能夠更好照顧孩子的基礎。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敏敏家的女兒是典型的睡渣,月子期間敏敏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孩子一放就醒,一點風吹草動孩子就會一驚一乍的嚇醒大哭,每次為了孩子能睡多一會敏敏到處詢問方法,最終都沒能解決,唯有抱著孩子打著瞌睡度過了苦兮兮的“坐月子”。


新生兒寶寶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睡眠時間大多在20個小時左右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新生兒的睡眠應該保持每天在14到17個小時之間,我國的育兒專家則建議新生兒最好保證18到20個小時的睡眠,隨著孩子的月份的增加,睡眠時間相對減小但是睡眠規律漸趨穩定,當然也有少部分“短睡型嬰兒”,出生後即表現為不喜歡睡覺,睡眠時間比一般嬰兒少,難入睡。


一、“短睡型嬰兒”的表現:



外界干擾太多



因為嬰兒的小神經細胞的功能發育不健全,孩子容易疲憊,而睡眠對於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措施,通過睡眠使得神經細胞中的能力得到恢復和儲存,睡眠不足的嬰兒容易哭鬧,他們神經細胞特別敏感,一點聲音一點動作甚至空氣的流動度能把嬰兒嚇醒。


過敏體質



有些嬰兒屬於過敏體質而父母並不清楚,他們哭鬧怎麼孩子吃飽了還哭,抱著也不睡,兒童過敏包括,過敏性角膜炎、呼吸道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


由於體內某種蛋白質變異、缺陷或功能的發育遲緩,影響寶寶對食物的吸收、消化。過敏現象存在個體差異,尤其遺傳性特徵明顯。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腸絞痛、脹氣、便秘等引起的身體不適



嬰幼兒突然性大聲哭叫,陣發性發作甚至持續幾個小時。伴有面部漸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手緊握,雙腿向上蜷起,抱哄餵奶都不能緩解,哭得力竭隨著排氣或排便而停止,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嬰兒腸絞痛。


  • 不規律的餵養,餵養的方式


餵養的食物太雜、太冷、太多,餵食期間吸入太多的空氣都容易引起嬰兒脹氣,醫生認為這種不適大多源於腸道蠕動不足。


奶粉蛋白過高,牛奶攝入過多,轉換餵養方式,例如:輔食的添加,食物從細膩到濃稠的過程都會引起孩子的便秘、拉稀等身體不適。


不規律的睡眠習慣



大多新手父母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孩子餓了就會吃困了就會睡,其實孩子是有自己的睡眠規律的,6個月以內的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睡晚上哭,民間俗稱“夜啼郎”。也有的孩子在6個月後還是也夜不能寢,大多和父母不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有關。


二、怎樣讓寶寶睡的更好?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充足的睡眠對嬰兒的生長髮育是至關重要的,為了讓寶寶睡得更好,新手爸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減小人流的走動,光線要保持柔和,不宜白天把窗簾拉上,讓孩子分辯白天和黑夜,從而調整黑白顛倒的睡眠習慣。接人說話要輕,室溫適宜,嬰兒不宜穿太多的衣服,可以嘗試給孩子實用襁褓或包被,營造母體子宮環境,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2、要養成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按時睡覺,不要因為玩破壞了孩子的睡眠規律,睡前切忌玩的太興奮,吃的過飽,睡前一個小時最好進食一餐,避免孩子半夜餓醒


3、不建議奶睡或者有含著奶嘴、吸吮著手指等不良的睡前習慣,這樣容易導致孩子過分的依賴甚至影響到孩子的睡眠質量。


4、建議六個月後儘量戒掉夜奶,提供給嬰兒更好的睡眠質量,6個月大多數的寶寶已經添加了輔食,有足夠的飽腹感讓孩子可以抵禦晚上的消耗,頻繁起夜大多是因為孩子的習慣和依賴。晚上父母應該有意識的拉長孩子餵養的間隔。


5、對於極度缺乏安全感或者遺傳等原因導致的“短睡型嬰兒”來說,新手爸媽要做好長久抱睡的心理準備,對於病理性的“不睡型寶寶”建議父母帶孩子就醫。


睡渣寶寶來報到,遇上“短睡型嬰兒”,媽媽這樣做


最後,希望每個新手爸媽都能夠儲備一些育兒知識,讓孩子在好的環境成長為更優秀的小人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