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明朝为什么灭亡(之五)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接上)用人中的赏罚不明也是导致崇祯王亡国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袁崇焕宁远大捷中炮轰努尔哈赤而致其死亡的重大胜利中,明王朝也是高兴万分,但在奖赏时却将80%以上的奖金发给了监军的太监们,而对英勇拼杀的三军将士却奖赏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将士们也很生气,幸好主帅袁崇焕等将领深得人心,将士们含着悲愤悼念死去的弟兄,而太监们却拿着重赏花天酒地。似此,赏罚不明导致的恶性循环让臣子渐渐寒心,而老百姓在贪官污吏的暴敛之下越发走向贫困和无可奈何,社会已经缺少公正的氛围,甚至连个讲理的地方都很少了。

价值观导向及当时明朝官员自身的工作作风导致着用人的整体风气和产生的结果。

明朝在嘉靖年间的风气已经趋于腐朽,皇帝的不清明使得大臣们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作为,缺乏负责任愿意以大局为重、报效国家的人。当时的海瑞看到此情此景,怀着万分悲痛而忧国忧民的心态,痛心疾首仗义执言,大骂嘉靖皇帝昏庸,使嘉靖皇帝罢免了海瑞。海瑞虽然清廉,但性格过于偏执,虽是耿直的忠臣,但和同样耿直的魏征的责斥皇帝的方式相比,还是缺少层次和方法。而且,海瑞有忧国忧民之心和两袖清风的作风,但缺乏具体作为的招术和方法,遇到难题,只会一条道走下去,没有合理的思路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他在隆庆、万历之后不再启用的原因(万历后期也曾启用很短时期,但还是最终又被罢免了)。

总之,海瑞虽然正直、忠心可嘉、一心为民,却缺乏应变和治理能力,只好遗憾地只能做榜样、楷模和象征。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已经是世风日下,结果官员上下随风飘摆,苦的只是老百姓。而且,嘉靖自身不好,但大学士及首辅等大臣并没有特别出色严谨负责之人,只是随着皇帝保着自己的乌纱,哪管民众的死活。

至万历年间,万历年幼,却有首辅张居正和太后李娘娘以及司礼大太监总管冯保(冯保虽是太监,但很负责)辅佐,而且这三人配合很好,都很兢兢业业,尤其是张居正,是个雷厉风行、严谨负责、作风强硬的人,敢于锐意改革、开创新路,对于用人更是严格筛选,他所变革的“一条鞭法”等措施在历史上评价很高,使大明又呈现出风正清明的好局面,官员们个个也都高度负责、认真办事,政府机构的清明和用人的唯才是举、有作为的正确导向,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众的安居乐业,一股蓬勃向上的精神激荡着大明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当然,尽管当时对张居正有所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居正在政绩和用人导向上的正确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张居正死后,新上来的首辅申时行是个稀泥抹光墙的人,在整体的关系中走钢丝,进行权力制衡,不讲原则,讲究和谐(其实当时所谓的和谐就是大多数认真负责的正人君子要忍辱负重地为少部分任意自为的人进行屈辱退让)。结果社会、官场风气随着他的风格而转向,也就造成了真正敢说真话、认真办事的人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因为,即便看到所要发生的恶果或者坏人做事已经产生的结果,说出来、告上去也无济于事,只会被抹光墙——但不知抹上去颜料再好,光墙鲜亮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却是黑乎乎的黑泥或沙土,一旦风吹日晒,暴露出来,则越发显得丑陋,到时想遮掩也会欲盖弥彰。不仅被抹光墙,而且说不定会引火上身,于是很多大臣假话连篇、趋炎附势或者闭口不言、选择性失明。这样一来,就苦了老百姓,真正担当为民的官员吃不开,而偏激强压有势力的官员不顾百姓死活,为了利益和权势排除异己、上瞒下压、飞扬跋扈,对上粉饰太平。此时,看似波澜不惊的大明帝国已是波涛汹涌、官场黑暗、民怨沸腾。

2020.4.5夜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待续)

史海钩沉:明朝为什么灭亡(之五)


史海钩沉:明朝为什么灭亡(之五)


史海钩沉:明朝为什么灭亡(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