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由“孝”和“義”兩字合成。之所以取孝義作為縣名,是由當地的鄭興“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和“義虎救樵夫”(又說:尉遲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義)的美麗故事感動天下,演變而來。
據記載,孝子鄭興,自幼很有志向,終日勤勞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貧寒。父親去世後,鄭興守孝3年。母親久病不愈,鄭興服侍床前,從不解衣,不離母親半步。母親想吃肉丸湯,鄭興因無錢買肉,於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湯奉母。此事傳開後,人人都為鄭興的孝道所感動。“割股奉親,乃世乏奇事!”。在清乾隆《孝義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因邑人鄭興孝行聞於朝,遂改名孝義。事見唐李吉甫《元和郡國志》。”
而“義虎救樵夫”則是一樵夫遇險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乾隆《孝義縣誌》記錄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的是明朝有個樵夫砍柴墜入深淵的虎穴中,老虎不僅沒有吃他,反而將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萬謝,與老虎約了個時間在西門外答謝它,到了時日,老虎如期而至,將樵夫送它的東西叼了後離去。
為紀念孝義得名,1380年,孝義市以“割股奉母”和“義虎救樵夫”的歷史典故為題材,於2007年1月1日,落成了兩座大型高粱紅花崗岩雕塑,以此展現孝義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