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抗战题材影视剧,真的是可以用“铺天盖地”这个词来形容了。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中,很多作品都被观众冠以了“神剧”二字。此处的神,自然不会是褒义,而是指其剧情的夸张与雷人。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姑且不提那些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之类的剧情,光是这类“神剧”中各种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科学的剧情,就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反感了。由此,观众们提到抗日题材影视剧,总是会忍不住想要吐槽。

虽然对于影视剧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如今的那些抗日神剧,显然是只把眼光放在了“高”上面,而忘记了它的前提条件,“来源于生活”。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如此本末倒置,作品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样的“神剧”,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部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出现在屏幕上,只可惜这样的作品太少。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它拍摄于很多年前,也不是一部出名的大片,它的名字,叫做《大捷》。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片头

之所以在本文的标题中说如今的抗日神剧都应该向《大捷》致敬,不光是因为这部电影上映于1995年,属于如今那些神剧们的前辈。更是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抗日题材的战争片。

它来源于生活,然后高于生活,最终却又忠于生活。

这部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制作,就连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颜值在线的帅哥美女都没有,甚至,它连五毛钱的特效都没有。但凡是认真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却都能从其中找到一些感悟,或者说,在电影结束后,观众的心里,会有一些感动和叹息。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主要演职员

一部电影,能够在情绪上影响到观众,它无疑就是成功的。而这,或许也就是《大捷》在某网站上虽然只有1710个人评价,却得到了8.7分的原因。

其实《大捷》的剧情非常简单,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派人在某县把当地的三教九流之辈组织起来,弄了一支号称“新编第三团”的杂牌军,由当地县长带领。然后,这支杂牌军就被派上战场与日军正规部队硬钢,而所谓“国军主力”,却在开战伊始就溃败撤退。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剧照

看见这样的剧情,也许有人会猜测,《大捷》的结局会不会是这支杂牌军战斗力爆棚,击败了日军主力,从而获得了“大捷”。

如果是这样的剧本,那这部电影就多了一丝好莱坞式电影的感觉,或许会让观众觉得很爽,很热血。但很显然,如果是这样的结局,那这部电影显然也只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那么,它也就失去了让后来的抗日神剧们向它致敬的理由。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因为我们前面提到了,这部电影,它最终的表现是“忠于生活”的。

就像电影里的剧情一般,这支杂牌军始终就只是一支杂牌军。组建伊始,队伍里有人打架,引发群殴。有人坑蒙拐骗,想趁机发财。甚至还有人整天求神拜佛,只求活命。而所谓的团长,也就是原来的县长,也是整天在背上插着一把折扇,大摆官威而不做实事。

大家的想法,都是觉得有“国军主力”在前,他们只是来做个样子,混点军饷而已。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剧照

但现实却没有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国军主力”在日军两个旅的面前,一触即溃。这支“新编第三团”就被派上了正面战场。

这支杂牌军确实是龙蛇混杂,里面的人做什么的都有,什么事他们都可以做出来,但偏偏就是没有几个会打仗的。在第一次与日军接火的时候,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一个小伙连手榴弹要先拧开盖子拉弦都不知道,直接就把手榴弹当成石头一般一个个的扔出去。

这也是这部电影里,唯一一个让人能够笑出来的搞笑镜头了。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剧照

但很快,实力占优的日军就给他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虽然暂时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这支杂牌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团长(县长)段仁义就想撤退,但却被上级拒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大家开始坚守阵地。

借用电影中的描述,就是大家知道当逃兵会死,和日军打一场,也许会死,但也许会获得胜利,那样还能有升官发财的机会。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这支杂牌军才在阵地上坚持了下来。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电影《大捷》剧照

慢慢地,一些东西在这支队伍里开始蔓延,或者说,大家的思想在开始变化,从一开始的被逼无奈到想要和日军拼命。这种变化,在不知不觉间让这支队伍发生着变化。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剧情最完美的转折点。队伍里的这种变化,并不是一种夸张的高调变化,大家之所以想要和日军拼杀,是因为被激起了民族义愤,或者说是血性,源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种血性。

所以,我们才说这部电影“忠于生活”。而且,这也是它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所以最终,所谓“新编第三团”并没有获得大捷,而且他们在第一次撤退的时候,还被“国军主力”给伏击了。

最终,团长段仁义带着残留的部队,在黄昏时分向日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反击,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冲锋。所有的一切,都融入在了这次冲锋中,不需要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身手,也没有援军和奇迹,有的,只是曾经贪生怕死狡猾世故的段仁义,在夕阳下振臂一呼,带头冲锋的背影。

这一刻,他终于是成为了真正的段仁义,成仁亦成义。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这最后一次冲锋他们打退了敌人。退敌之后,段仁义宣布队伍解散,全团撤退,但在撤退途中,却再次被友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而最后幸存的段仁义,在“国军上峰”召开的庆功表彰会上,掏出了手枪,指向了司令扣动了扳机。

那一刻,段仁义的脑海中,没有什么生死荣辱,也没有什么爱恨情仇。他只知道,所谓“新编第三团”死去的那些兄弟们,都是替眼前这个人做了炮灰,而这个人,甚至还下令在他们背后开枪,所以这一枪,他必须还回去。

最终,段仁义被缴了枪按在地上,挣扎着,愤怒着,而电影也由此结束。

抗日神剧们,请向这部电影致敬

这就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比起如今的“神剧”们,它确实有些单薄,但这种单薄,只是浮于表面的视觉效果之上。

因为这部电影,其实用两个字就可以完整的概括:“现实”。

它就是这样一部现实的电影,但这种现实,却又一点也不显平淡。相信所有看过电影的人,最后的感觉都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如此的让人荡气回肠,一如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因此,本文才说,如今所有的抗日神剧们,应该向它致敬。

向这部真正的抗日题材剧,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