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西固军傩舞渊源

兰州西固区曾是少数民族羌、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部落聚居之地。

公元前221一207年,秦始皇指派大将蒙恬收复西固,在黄河南岸修筑了长城。

张骞通西域时从此地数次经过。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匈奴时在西固驻扎期间,为当地民众求雨、驱疫、祈福而编排“神舞”祭祀。

到了公元前81年,西汉政权在西固境内设立了“金城郡”。

西固军傩舞来历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关于西固军傩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当地人们为了表示对霍去病的怀念与感激,排练纪念歌颂、编撰霍去病故事的军傩舞一直流传至今;

二是远古羌、月氏、乌孙先祖们猎取野兽时,围剿、挺进、捕捉、刺杀等真实场面情节的写照;

三是中华远古先祖们,尊崇图腾、崇拜生命、崇拜自然等先民祭祀仪式的综合写照;

四是:远古巫师们施法术勾通天地之间神灵,为民众求雨、驱疫、治病举行的一种仪式过程。

军傩文化背景

军傩源于原始狩猎,是原始“巫舞”的演化。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傩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形成了宫傩、军傩和乡傩。宫傩用于朝廷祭祀。傩走入民间,形成乡傩,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其中驱鬼逐疫的仪式至今还在许多农村流行。古人认为,傩既然可以驱鬼逐疫,必然也可以战胜敌人,于是将傩仪式引入军队,形成军傩。

西固军傩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经过考察是甘肃地区“军傩舞”的发源地。

文献记载,在兰州西固与永靖地区挖掘了有关傩文化的出土文物,当时出土的文物以及傩面具和遗存的历史资料尤为丰富,兰州西固傩文化的实物是以宋志刚前辈收藏的6000多个军傩面具为体现,也是兰州西固军傩舞起源的证实材料。

甘肃省目前存在的傩戏种类有:兰州军傩、永登高跷傩社火、永靖傩舞傩戏、文县“池歌昼”傩舞、甘南藏传佛教傩舞“羌姆”、陇东傩仪与“傩”文化。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近年来,西固军傩从参加人物来说,有黄帝率领的诸天神、天将和虎、豹、熊、蛇、蛙等将领,另外还有部分被擒获的凶神蚩尤与众妖精怪,因此民间称此军傩为“黄帝战蚩尤”。该傩戏主要反映了黄帝统领天地众神与蚩尤作战时,“冲破四门”、“旗开得胜”、“乘胜追击”、“降龙伏虎”、“八卦阵法捆妖魔”、“龙凤呈祥”、“得胜荣归”等壮观的战争场面。它所表达的含义是正义之战,定有天神天将助阵,顺天意必胜,逆天意必亡。

西固军傩表演

据说古代表演军傩舞,是一种非常神圣庄严的大事。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在举办前,首先组织者要到当地庙宇神位前面“卜卦”,领羊,求得神灵许可保佑,才能举行跳军傩仪式。扮演军傩神者,要挑选当地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来担当。

选定了的傩神表演者,前一天要净身,要在神灵牌位前戴上傩面,才能算为“傩神”。戴上傩神面具的人,不能和任何人说话。

举行军傩舞分为村寨集体跳的,这种军傩舞人数多,规模宏大;另一种是为村寨各家各户举办的军傩舞,只许将军傩舞中的主要神祗请到家户。演出傩舞前要发虎牌告示,举办傩舞后,表演者还要到庙宇里举行卸神仪。

现在西固军傩艺术团演出的军傩舞主要是随军的傩舞。

出征前,将士跳军傩舞,一为鼓舞士气,同时也有很深厚的娱神心理,大家一起祈祷战争能够获胜,少牺牲人命,这也传达出古人朴素的善爱思想;

取胜后跳军傩舞,则是为酬神,表达出将士的感恩之情,其中透露出的是人们对天的敬重。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傩面生动形象,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正神”面带微笑,慈眉善目,观之可亲;“凶神”长角獠牙,倒眉突眼,神情凶煞;“世俗人物”贴近生活,没有“神气”和“鬼气”。

表演者带着傩面一边跳舞,一边伴随着锣鼓声齐声吼叫,模仿着蛇、虎、鹰、龙等的动作,传达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正义之师的英雄气概。

尽管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傩文化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地方民族多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原始巫术的核心和表现形式,却基本不变。现在,傩文化的一只脚虽然停留在原始思维和巫音巫舞之中,但另一只脚已经迈进了现代生活和艺术表演的大门。

2006年,西固军傩舞正式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遗名录。

西固军傩舞甚至在“非常六加一”、“星光大道”等央视栏目进行了专场演出。目前这些节目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品牌,也是春节文化庙会的压轴节目。

综合:网络

图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固军傩,陇上复活的远古神秘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