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丈夫控糖15年,至今没有并发症,一位糖尿病人家属的控糖经验

都说家人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无论什么时候,家人都会陪伴在身边。


在之前的很多期推文里,糖小超给大家带来的都是糖友自己所写的文章,讲述了一些糖友自我控糖的故事。


但今天的这篇文章,却是由一位糖友家属、诺基金准志愿者所写。糖小超在看完后感叹:“病不在己身,却如在己身。”


大家好,我是香香,是一名2型糖尿病人的家属。

四月是那么的轻柔,沐浴在晚春阳光的温暖里,我荣幸的成为了诺基金的准志愿者。


我的丈夫是在2005年确诊的2型糖尿病。确诊之初,他的空腹血糖经常超标,11、12都是家常便饭,随后靠饮食加运动控糖14年。从去年12月开始,改打胰岛素,两针速效。

目前,他没有并发症,甚至还有些意外的收获。十几年帮助丈夫控糖的历程,有教训也有经验,还有许多感受,我想在这儿分享一下,请糖友们多多指正。

陪伴丈夫控糖15年,至今没有并发症,一位糖尿病人家属的控糖经验


一、控糖没有捷径,自我血糖管理才是正途。


刚患糖的几年,我们总想着能治好,或者有什么食物,能吃了血糖稳定。一方面,询问周围的糖尿病患者,总结后制定了自己的饮食运动方案;另一方面,到处问医,到处求偏方,四处找吃了能稳定血糖的食物,医生看了不少,偏方也吃了不少。结果到头来病没治好,还扰乱了血糖。


听人家说鹰嘴豆吃了好,当时挺贵的,20多块钱1斤。但我们还是咬牙买了回来,打算试试。结果几年折腾下来,我们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完全不升糖的食物,区别只是先升后升,升快升慢而已。


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只要严格执行控糖方案,血糖值就算稳定,一旦松懈下来,血糖值就开始乱跳。当然,我们的方案也是一直在修正,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监测,再根据血糖值来做改进。


二、吃好吃够,才能增强身体素质。


我丈夫现在每餐吃主食200克(生重),如果是熟面那就大概500克,熟米就550克。每餐各类蔬菜500克到600克,大概6到8个种类。肉鱼类一天大概350克(熟重)。水果适量,干果适量。


当然,我不建议糖尿病人们吃这么多主食,我丈夫他一直以来饭量都比较大,能吃。刚患糖的时候,我想着让他像别的糖尿病人一样少吃主食,他不干,后来也就随他了。能吃虽然不易控糖,但也有好处,吃得够人就精力充沛,也从不便秘。


之前见过有些糖尿病人为了控糖,吃得很少,尤其是主食。结果糖没控好,反而造成营养不良、低血压。还有些糖尿病人为了血糖平稳吃很多粗粮,最后肠胃不行了,严重的甚至患上了胃轻瘫。控糖是为了健康,如果因为控糖而影响了健康就舍本逐末了。


陪伴丈夫控糖15年,至今没有并发症,一位糖尿病人家属的控糖经验


三,控制心态,规律作息,血糖更好。


患上了糖尿病,一定要认真学习控糖知识,掌握控糖技巧,总结自己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还要琢磨自己的运动规律,定时定量运动,这样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体控糖方案。


得即高歌失即休,不必纠结于偶尔的血糖高值,分析原因下次避免就好了,歌要唱,舞照跳;不要怨天尤人,这样于事无补;不伤春悲秋,那是诗人的事儿。


心态好,才能睡得香。到点儿睡到点儿起,深度睡眠能降糖。


四、给2型糖友的3点建议。


1.做个C肽释放检查,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胰岛细胞受损了,还是胰岛素分泌延迟了。摸清自己的血糖升高时间,才能良好地调整饮食内容吃饭顺序。


2.测血糖,要对比测试才有意义。空腹血糖高了,就要测睡前血糖进行对比;餐后血糖高了,就要测餐前血糖进行对比。


3.坚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控糖方案,并且每年要体检。治病找医生,控糖靠自己。


陪伴丈夫控糖15年,至今没有并发症,一位糖尿病人家属的控糖经验


五,作为糖友家属,得常常换位思考,学会包容。


如果血糖平稳,指标好看,那我俩都感到高兴;但是血糖高了,超标了,我俩就会拌嘴。尽管十几年来我们经常磕磕绊绊,但总算是过来了。


他发脾气时,我就想,毕竟他是病人,他承受的比我要多,得忍。他有时发脾气,听不进劝,我就想如果是我自己得了糖尿病,也许还不如他做得好,还是过后再劝。俗话说,病拿人么,总之,尽量多鼓励,少埋怨。


六,学习保健知识,防范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要低于常人。糖尿病患者要多学习一些养生保健常识,有病缓解,无病防病,防未病远胜于治已病。


例如:


晨起,醒脑开窍。十指梳头,揉搓耳朵,按揉迎香,热手摩面,各20次。扣齿百下吞津液。


睡前,养肾。双手搓后腰肾俞,微微发热。


仰卧,揉腹,助脾胃运化。双手叠加,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到60次。


颈椎不良的,每天按摩六个点:完骨,天柱,风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迎风不惊,遇雨不伤。

未来可期,岁月静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