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是興趣更重要還是學習更重要?

對影成三人


眾所周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使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無論是後天的學習、生活、工作,還是其他的種種,都離不開的學習這個技能。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種種的問題,比如最簡單、離我們最近的厭學。

而這種厭學的情緒不僅僅能摧毀孩子的心靈,更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死亡的降臨,因此,積極誘導孩子在生活中找到並喜歡上學習,必要的還是需要家長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讓其學習到以下幾種重要的品質。

首先,第一點就是積極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一點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學習存在興趣必然會成為一種很好的行為。想要良好的學習品質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即一種習得力無助感現象。

這種現象應該從小學中就開始了。本來,孩子對學習是充滿自信和興趣的,但是當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作業的訓練,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之後,突然就有了一種沮喪感。在之後的嘗試中就有了一種試了也肯定失敗的感受,這種現象不僅能夠摧殘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孩子。

因此,在現代家長的教育觀念中,我們強調一定要保持孩子濃重的學習興趣。孩子的成績並不能決定一切,只有讓孩子一直抱有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熱情,這樣就是古人曾說的學而不厭,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孩子長久的學習,並能夠在快樂自主中進行學習。

我們要積極的讓孩子感受到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只有充滿興趣,才能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怕苦,不怕累,才有堅持下去的毅力。(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嘻嘻的皇額娘


興趣最重要。

我有個小孫女,現在四歲了,喜歡塗鴉。為了激發她對繪畫的興趣,平時注意:

一、激勵。每天我稱呼她"小畫家"的次數一定超過"小寶寶"的次數。每當她畫完一幅畫都要給簽字:小畫家四歲畫。總要蓋上小圖章"滿分""你真棒"……並收藏在畫夾裡。有時她鬧人,一喊小畫家,她立馬變成小大人。

二、示弱。有時我與她比賽畫,畫後給她打的分一定高於我的分數。這樣示弱,她對畫畫樂此不疲,有時睡前畫,吃飯也要畫。

三、遊戲。我們爺孫倆經常做找物品的遊戲。不過每次尋"寶"前,藏寶人都要畫線路圖、提示物品……這樣安排,我有意示範畫,她用心幫我找,做遊戲、藏貓貓居然也能畫畫,而且畫的盡心、玩的痛快,一舉兩得。

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陪伴,需要激勵,需要一點小策略,興趣能讓你看到孩子拔節成長。


小學生慧學習


謝謝推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孩子成長過程中興趣比學習更重要。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把學習當成樂趣的人。所以,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遠比只盯著他的學習成績要好。

培養孩子的興趣需要家長引導

孩子模仿能力強,分辨能力弱,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需要家長積極引導才能養成好的興趣。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培養孩子的興趣需要持之以恆

家長每天都抽固定的時間,作好計劃,根據孩子的愛好由淺入深培養,日久天長才能形成一種興趣。我陪伴兒子的過程就有體會,從三歲開始,每天晚上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和兒子一起讀古詩,剛開始就是絕句,一次二首,不但讀誦,我還搜索和詩的意境有關的圖畫讓他看,給他講一個古詩背後的小故事,甚至是週末的時候去郊外用泥巴做一個古詩裡的場景。很快每天晚上能背五首,一本書學完再回頭複習的時候就輕鬆多了,一晚上可以複習幾十首。每天早上起床到上學走這段時間,我都為他播放學過的古詩音頻。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背詩詞的興趣,能熟練背誦三百多首詩詞,他在語文學習能力方面顯得很輕鬆。可見,興趣能促進學習。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