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位於福建廈門思明區的丹霞宮巷西式民居,不僅是一座有著八十多年曆史的文物建築,同時也是一棟充滿人氣的住所。在疫情防控期間,既要做好人員防護,又要對文物進行保護,文物保護志願者施秋琳對其文物進行了巡查,發現整體保護相對較好,並對存在問題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及時反饋。

近日,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文化和旅遊局開展“文物放大鏡”安全守護行動,身穿紅馬甲的思明文物保護志願者們對轄區內所認領的文物開展安全巡查。

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文物保護志願者危躍明巡查記錄文物保護情況

文物守護不間斷。文物保護志願者危躍明在疫情期間堅持前往鼓浪嶼對認領守護的沿海岸碉堡群進行巡查、探訪,並對錶面有汙漬的石刻進行清理。

文物保護志願者徐友群、劉梅夫婦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到萬石蓮寺巡查的次數不減少,在做好巡查記錄的同進,還對小部分欲進入參觀的市民進行勸阻。他們希望在疫情過後,能和市民朋友一起相約共遊萬石蓮寺。

“希望在疫情結束,景點對外開放後,讓更多人安全地瞭解該文物的前世今生。”文物保護志願者王鄭雄、許麗仁夫婦不忘守護文物的初心,在疫情期間,堅持對所認領的文物點醉仙岩天界寺碑刻和萬石巖紫雲黃氏祖墓石刻進行安全巡查,對文物點消防設備進行細緻檢查,並對文物對外公示牌進行清理擦拭。

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文物保護志願者王鄭雄、許麗仁夫婦巡查記錄文物保護情況

在做好防疫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文物保護志願者許梅萍帶領女兒,共同前往所認領的文物點埭頭石塔保護範圍內進行了巡查。在媽媽的影響下,每次巡查小朋友都會用稚嫩的雙手記錄文物故事。

“自認領了文物點後,我們一直堅持巡查。日久天長,對文物的感情越來越深,巡查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文物安全是我們不變的牽掛。”

據瞭解,廈門市思眀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全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2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24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涉臺文物古蹟18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199處,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也在思明區。

思明區作為國家文物局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試點,為加強文物保護,廣泛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熱情, 2016年10月15日,思明區啟動“文物守護認領”模式,將轄內199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開放讓社會力量認領保護,旨在營造全民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凝聚全民共同守護歷史記憶的濃厚氛圍。 199處文物點已全部被社會熱心企業、家庭、組織和愛心市民認領保護。 認領文物點的文物保護志願者,認真履行職責,堅持巡查、宣導,讓祖先留下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打開手機,登錄“互聯網+文物安全志願者行動”APP,在移動端志願者模塊填寫巡查簽到、巡查反饋、巡查日誌……福建省永安市的文物保護志願者陳玉琴、趙連英、陳世華,一邊巡查文物點,一邊填寫相關信息。

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永安市文物保護志願者運用“互聯網+文物安全志願者行動”APP服務平臺開展文物巡查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永安市文物保護志願者在做好自身防護同時,加大文物保護巡查力度。

福建省永安市是革命文物、涉臺文物舊址較多、較集中的縣市之一。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13個點,福建文物保護單位12處26個點,永安市文物保護單位34處。作為國家文物局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試點,永安市加強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建設,在全國率先研發“互聯網+文物安全志願者行動”APP服務平臺。

打開服務平臺,永安市文物巡查點定位圖、志願者文物安全巡查業務流程、文物安全保護知識學習、文物應急防護等四大板塊清晰呈現。服務平臺能對巡查人員的位置實時定位,並提供定點位置上報、電子圍欄功能,同時及時將巡查中發現問題形成工單上報,由後臺管理員進行答覆和問題跟蹤;文物保護志願者還可以對文物保護的相關法規和知識進行在線學習。服務平臺還可擴展開通無人導覽、虛擬數字博物館、文博大數據等功能。

福建,讓文物安全巡查不缺位

永安市文物保護志願者運用“互聯網+文物安全志願者行動”APP服務平臺開展文物巡查

“服務平臺的上線運行,不僅解決了傳統的人工巡查記錄方式,而且提供VR展示、電子憑票、無人講解、無人導覽等功能的擴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人力效率,對建立正規化、制度化、常態化運行的文物安全志願服務機制有著積極作用。”永安市博物館館長羅旌灌介紹道。

目前,永安市文物安全志願者服務隊在原來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文物安全志願者行動”APP服務平臺,不斷擴展壯大,按照全市文物所在地的分佈情況,組成1總隊4分隊的網格智能化管理隊伍,總人數達36人,包括文物點所在地文化協管員、在校師生、文物產權所有人或使用人、當地老年協會會員、文物理事會成員等社會各界文物保護愛好者。

通過開展定期文物安全檢查、各分隊每天定點巡查、自主不定期巡查及各類文物保護公益活動,排查消除了多處文物安全隱患,文物得到有效的保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國家文物局,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