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現代人越來越焦慮,動不動就說什麼“三十而立”、年薪百萬等等,搞的大家都不開心,而現在大部分人是人到中年,揹負著房貸、車貸、學貸,如果你覺得非常苦惱,或許可以讀讀《道德經》,我們今天來看一下第五章。

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節選《道德經》

1、天地不仁的意思?

上面的翻譯大概意思:天地沒有仁愛,把世間萬物都當作草扎的狗,任其自生自滅。話說多了做多了,反而最後容易無路可走,不如順其自然。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總覺得天地是仁愛的,我們在老天爺的關懷下成長。聖人同天地一樣,也是仁愛的。

但這不是本質,本質是天有天的法則,地有地的法則,人有人的法則。天地遵循的是規則而不是仁愛。如果天地是萬物的父母,那麼人、動物、植物、細菌、石頭等等都是天地的子女,天地創造萬物,也創造相應的規則,大家都在規則裡生存,而不遵守規則的東西是要被淘汰的。

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所以“天地不仁”的本質是天地沒有分別心。真正的聖人的眼裡其實百姓也為芻狗。

2、我們在什麼規則下生存?

在同為道家的莊子《逍遙遊》中有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大概意思是朝菌早上生晚上死,不知道月末和月初,寒蟬也只活一個季度,不知道春秋季節。同樣一朵花春天開放,還沒有到秋天就落下了,那麼花沒有體會到冬天的嚴寒,所以它只需要遵守春天的規律,而不用遵守冬天的規律。再細節一點,如果花中的一個細胞呢,有可能只能活幾個小時,在這幾個小時裡,花中的細胞只要遵守花內部的運行規律,該吃吃該喝喝,該幹活就幹活。

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朝菌、寒蟬、花、細胞這些可以代表天地間的萬物,天地間的萬物處於一個生態系統之中,天地大系統裡面有海洋系統,還可以再分池塘系統,裡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微生物。而生態系統的所有物種在天地看來是沒有區別的,無所謂好壞貴賤。而我們個體實際上是生存在一個社會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擔任某個角色,這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

3、人治還是法治?

為什麼要說這個呢,這是為逆襲做準備,請繼續往下看。

何為人治?就是以人的主觀標準來評判,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山大王說:這裡天高皇帝遠,我就是法,我就是主宰。大概這個意思就是人治,人治的效果要依賴於個人,比如皇帝。當皇帝當然舒服,但處於人治的生態系統中的下面環節會效率低下,因為大家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會造成什麼情況呢?就是貪汙、腐敗、不公平。

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何為法治?就是靠規章制度來約束系統中各個部分的行為,有些公司甚至做出讓人髮指的操作流程,每一步該怎麼做都有非常明確的指示。這就可以讓系統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有章可循,大家都知道該做什麼事情,這樣才能讓整個系統維持運行。所以法治是符合天地大道的。而仁愛是不符合天地大道的。

4、我們該如何逆襲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要認識自己,自己的能力圈,自己的行動力,瞭解得越清楚越好。其次,我們要搞清楚我們處於什麼系統之中,擔任什麼角色,這個角色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則,我們必須在這個規則下把事情做好。最後,相信大家把自己的職權再往上前進一個層級,那麼就要分析下一個層級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又在遵守什麼樣的規則,然後我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斷進取,埋頭努力,遵守鐵律,這樣假以時日應該就可以突破了。

人到中年,一無所有,是該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了

比如一顆種子要突破到下一個層級,他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氧氣和時間,當這些條件滿足就可以水到渠成。而一個人從基層到主管的突破就需要業務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時間,這是可以鍛鍊後天取得的,我們所處的系統不一樣,規則也不一樣。

這是我的觀點,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