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之道在於玩

宋世榮前輩是李洛能的高徒,從李洛能那裡老先生學到了藝術,加上自己對內功經的鑽研和理解,終成為一代宗師。他的《墓誌銘》和傳記中均有其“盤根衝空”的記載,我們瞭解:“盤根衝空”是指“練至功夫精深時,身體可騰空.更隨著孫祿堂先生的《形意拳學》蜚聲海內。老先生雖身懷絕技,但為人平和、淡泊名利,平日,悉心授徒、誨人不倦,堅持修表業務,彷彿就是修表匠一個。老先生雖然武功精絕,但人品尤為出眾,武林眾多仁人志士很多前往拜會,從他那裡提高了藝術,我不知道李洛能先生是否也研究過內功經,但是據我瞭解有的門派對於形意拳的發勁是很感激老先生的。老先生造詣之深為人所稱道。但他說:形意拳之道,是先將拳術已成之著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於心焉......因為玩,他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一大流派,培養出了大批高手為人所景仰。


形意拳之道在於玩


玩,不是無心的,是有心而為之,才會得之於心。世間很多大家,都是因為愛好才玩,就像釣魚的,就是個玩,釣的魚多了,經驗隨之而來,知道何處有魚,觀水紋之變化,知道水下是什麼魚,知道下什麼餌。什麼時機起鉤,如何遛魚,自然而然,一氣呵成。根本無需考慮每一步如何去做。玩,初始是有意而為,後來是無意成就!

無論玩什麼,刻意而求,反倒不得其法,更遑論得心應手。不如放下,與無意間偶或得之,與上學解題一般,怎麼也做不出來,出去玩一會,打打球,再回來說不定就搞定了。練拳也如是,一些拳譜或師傳之語,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不得解,不想他了,說不定哪一會靈光一現,身上就有了!

玩,就是把玩,花鳥魚蟲,莫不是玩,在有的人手裡,花兒枝繁葉茂,鳥兒靈動婉轉,有的人就不行了,沒幾天玩死了。這就是道沒上啊。玩得多了,就有心經了。手熟、心熟,心手相應,就是高手。舉一反三,花活多了,就是藝術。估計過去流傳下來的藝術就是這麼來的,藝術也好,濟世之道也好,經綸車載斗量,都是玩出來的。玩,要心靈手巧,加上自己的發揮和創造力,就會有新的提煉。很多人不是梨園子弟,但卻唱的有聲有色,那是票友,於閒暇同好樹下一坐,清茶一泡,亮亮嗓子,反覆把玩,沉浸其中,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身心俱悅,不經意間,練出道道來了。有心人得了東西,心愛之餘,默識揣摩,有時候會有心得,就像看風景畫,看進去了,也能徜徉山水間,一番美好享受。玩字畫不僅為了賺錢,是陶冶性情。會把你帶向一種意味深遠的境界。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