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導致母牛流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一、牛流產的原因

1、飼養方面

飼料酸度過高,pH值下降,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如青貯飼料過多或者飼料發生酸敗。飲冰凍水、飼餵霜凍草、冰凍草及冰凍飼料引起妊娠牛子宮迅速收縮,導致流產。含有植物性雌激素飼料等。黴變飼料,含棒曲美毒素、黃麴黴毒素等。有毒飼料,含亞硝酸鹽、農藥、發芽馬鈴薯等。飼料中缺少VA、VD 、VE ,碘、鈣和磷等,導致牛生殖器官病變或者激素分泌異常。飼料中長期缺乏VA時子宮黏膜上皮細胞角質化,失去分泌作用,胎盤障礙引起流產;VE導致早期胚胎死亡;碘、鈣和磷不足,導致乾屍化及死胎增多。草料嚴重不足或飼料單一,營養嚴重匱乏。

會導致母牛流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2、管理方面

環境導致母牛機械性流產。設施簡陋,飼養密度過大,使母牛經常擁擠或頂撞。冬季氣候寒冷,牛舍內環境潮溼,地面結冰,母牛滑倒引起流產。飼養人員行為粗暴,打鬥妊娠母牛造成孕牛流產。在引進孕牛時,運輸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較大,使孕牛受到驚嚇而產生應激反應。新環境過於潮溼、悶熱,夏天氣溫超過25℃ 以上,母牛容易中暑, 引起流產。平常很少運動的母牛,突然進行劇烈的運動。公、母牛同舍亂交配、跌倒等均可引起流產。

3、疾病原因

①生殖器官疾病,妊娠期間子宮內膜炎復發;卵巢及黃體的病變;子宮黏連,胚胎髮育到一定程度,子宮無法再擴大;遷徙性子宮炎症;陰道脫出及陰道炎,炎症破壞子宮頸黏液塞,侵入子宮引起胎膜炎;單側子宮閉鎖及其發育不全;單子宮角或三子宮角;胎盤炎等可導致流產。子宮內膜結締組織的變性、產後併發的子宮和周圍組織黏連等。有些母牛由於患病後治療不徹底、子宮未清淨,配種受孕後,胎盤發生炎症,使胎盤和胎兒受到侵害而流產。

②布氏桿菌病,病原菌侵入牛的身體後,在骨髓、關節、淋巴結、子宮、胎盤等部位進行繁殖,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及症狀。母牛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是流產,多發生於妊娠期的後5~8個月,流產胎兒可能是死胎或弱犢。流產後常胎衣滯留,不斷從陰道排出汙灰色或棕褐色分泌物。

藥物使用不當:使用大量的麻醉劑,如氯丙嗪、速眠靈、靜松靈等;子宮收縮藥,如新斯的明、利尿劑等;妊娠忌服的中草藥,紅花、烏頭、冰片等;注射某些疫苗;大量放血。

會導致母牛流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二、預防孕牛流產的措施和方法

引進牛隻時,先調查疫情,經過布氏桿菌病檢疫,證明無病才能引進。新引進的牛隻進入肉牛養殖場時隔離檢疫1個月,經結核菌素、布氏桿菌血清凝集試驗,都呈陰性反應,才能轉入健康牛群。

每年進行2次定期檢疫,檢出的陽性牛要隔離飼養或收購處理;陽性種公牛淘汰,以便控制傳染源,逐步淨化。

免疫可用布氏桿菌19號菌苗或布氏桿菌豬型二號菌苗。19號菌苗用皮下注射法進行免疫,5~8月齡時注射1次,必要時在18~20月齡時,即第一次配種前再注射1次,以後根據牛群布氏桿菌病流行情況,決定是否注射。豬型二號菌苗適於口服接種,可以在配種前1~2個月進行,也可以在孕期使用。每年服用1次豬型二號菌苗。

患病牛產犢後,立即將犢牛和其他犢牛分開,單獨餵養,在5~9個月內進行2次血清凝集試驗,陰性者可以注射19號菌苗或口服豬型二號菌苗,以培養健康牛。

三、治療措施

發現孕牛有流產徵兆,馬上進行隔離飼養,用1%硫酸阿托品2~3mL進行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黃體酮200mg,每日2次,連續注射5~7d。

對於妊娠初期的隱性流產母牛及不孕牛,可在配種後的第三天進行肌肉注射黃體酮100mg,連續注射5~7d。

對於延期流產,用前列腺素製劑4~8 mg宮腔注入,或同時應用雌二醇200~500 mg,以促使子宮頸擴張。胎兒取出後,用0.1% 高錳酸鉀、0.1%新潔爾滅液或5%~10%鹽水反覆沖洗子宮。然後注射縮宮素,促使液體排出,最後在子宮內放入抗生素抗菌消炎。

對於有隱性流產或早期流產史,配種前徹底清洗子宮,妊娠後30 d左右肌肉注射黃體酮50~100 mg,每3周1次,直至妊娠5個月為止。

對於習慣性流產的母牛,採取藥物保胎,可根據上次流產的孕期,提前15~20 d,每頭肌肉注射黃體酮50~100mg,而後隔1日注射1次,連用3~4天。

為廣大養殖業、農業朋友提供最先進最接地氣的信息和技術服務。關注我,學習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