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孙中山

如今说起古时候民族英雄著名的将军想必有些人会想到,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如今还在流传着。作为抗金名将的他不仅仅只会领兵打仗,由于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他在书法以及诗词上还有很深的造诣。

他留下了众多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但是这首诗的作者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争议,当岳飞的《满江红》原稿被发现之后才破解了这百年之争。

气势磅礴的英雄诗

《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了中华儿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第一句中"怒发冲冠"写得十分的妙,作者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将帽子给顶飞了。就是有多么的愤怒,是有多么的恨才会这样。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独自一人上高楼,"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看到此时的景观顿时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抬头朝天大声呼叫借此抒发内心的英雄壮志。这样的开头,可以说是气势磅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这句词用得十分的绝妙,可以说令人出乎意料。近半生的功名,就如同尘埃一样微不足道。一直征战四方,经历了无数的风云人生。

写完这些感慨之后,作者又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来劝诫当代好儿郎,不要白白浪费青春时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到现在都还没有被雪洗,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也表明了作者目前的壮怀,展现了英雄气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有食肉喝血才能足以抒发报国的情怀。这两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匈奴的愤恨。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这最后一句直接展示了作者,满腔钟愤,倾出肺腔。整句词神气十足,令人神往,叫人起舞。整首词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一气呵成,感情激昂,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读者也会有像作者一样的激昂。

明代文人伪作

这首词从刚开始被发现的时候,世人就一直以为这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作品。

明代的时候浙江提学副使赵宽发现了这首词,并且将这首词刻在杭州岳飞庙碑之上。后来一个明代的学者徐阶也将这首词收录在了他所整理的岳飞诗集上。从此之后很多年人们都认为这是岳飞的作品,并且深信不疑。

然而,在近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对这首词作者是岳飞的质疑。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就是余嘉锡,他认为这首词出现的时间是在岳飞蒙冤被杀300多年后的明代,而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古人对这首词却无丝毫记载。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而且当时赵宽碑记中还有一首岳飞所写的诗后来被发现这首诗其实是明人所伪作的,所以他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的作品,而是明代文人伪作的。岳飞的孙子岳珂极其喜爱收藏与鉴赏,他当时就向父亲也就是岳飞的儿子岳霖提出要整理岳飞的遗稿。

后来两人就开始到处寻找,不遗余力,经过了31年的收集整理,在他所写的《岳王家集》中却没有这首词的相关记载。所以余嘉锡就更加认定了这首词不是岳飞作品的观点。并且他还将这几个论据写在了《四库提要辨证》上。

众多质疑之声

余嘉锡的观点发表了出来之后就引起了很多文人的注意。夏承焘也是其中一个他发表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辩》的文章。在文中他不仅赞同了余嘉锡的观点而且还找到了其他的证据来证明。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他从词的本身出发,他发现词中所讲的"贺兰"违背了地理常识。贺兰山是在甘肃河道的西边,在岳飞的那个年代,贺兰山并不是属于金国,而是属于西夏。而且这个贺兰山是实实在在的地名,但是这个地名在汉朝以及(西、东)晋朝的时候并没有记载在史书上。

从北宋开始才诗中才开始出现了贺兰山,特别是在明代的时候,将贺兰山放入诗中的作者非常之多。古往今来贺兰山,在诗中都是实指而非类似于"天山""玉门"之类的泛称。"踏破贺兰山缺"的由来是明代时北方鞑靼族骚扰我国东北西北,后来明代将军王越领军击败了鞑靼族,才有了这一句抗战口号。

1980年,孙述宇在《中国时报》发表了关于岳飞满江红的质疑。他从词的内容和风格入手。正常而言,很少有诗人会用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写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引用古人的典故。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但是在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中,却出现了"三十功名""八百里路云和月"等岳飞自己的事迹和典故。而这些故事又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这样的诗句不太可能是岳飞自己写的,而是别人以岳飞的名字写出了这句词。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一首激昂慷慨的英雄诗。岳飞也曾写过类似的诗词比如《小重山》但是这首词虽然有着岳飞多年的奋斗以及征战经历,但是整体而言,

这首词却体现出一种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说还休的情感,与《满江红》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完全不同。而且他还认为英雄人物对待伟业感情都比较淡薄。

破解百年争辩

可以说众多的学者都对这首词的作者充满了质疑,虽然学术界是也有很多来例证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岳飞的观点,但是却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直到1983年,在江西江山县发现了一本古籍。而这本古籍中就收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虽然字数都一样,但是整篇文章水平比现在的这个版本明显要低很多。

37年前,江西发现一本古籍,疑似《满江红》原稿,破解了百年之争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这篇文章的出现可以说是震惊了文学界,最终经过文学界众多专家证实出土的这本古籍所写的《满江红》是现在流传的原稿或者是初稿。这也破解了近百年来对《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是作者的质疑以及争论。

这首词如今在中学教材中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爱国情怀,更是进一步体现了岳飞这个历史上的英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