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雷是什麼雷?我的五年掃雷日記終結版

首先解釋一下標題,玩了五年指本人一共玩了五年p2p等高風險投資了,賠了幾萬幾乎是初期賠的,後期沒賠過。

戰績:躲過p2p爆雷高峰,躲過三次平臺爆雷,已經賺回所賠金額。並積累了大量潛規則(五大信號)。

本文主要通過五年之中實際經歷,以玩家的角度敘述,總結五大跑路信號。後期準備製作boss視角篇,提供給大家投資參考,我認為其實不僅適用於p2p其他高風險投資都適合。

思考了三天,寫下此文。

為了讓p2p投資者少走彎路,本人點燈熬油,寫下的此文,字字均包含本人投資之路心酸與淚水,受學歷研究經歷等不足之處還望讀者包含。本文所有p2p平臺均做化名,在此通知。

12年接觸p2p平臺A,年化利率百分之十二,當時是被網友推薦的,你別不信這年頭最容易取得別人信任的往往是陌生人。當時他推薦我獲得20元現金,都坦白給我了。當時手裡有點閒錢又有大眾普遍存在的暴富心理就上車了,和大多數投資者一樣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一萬,半年後利潤髮放,一比我在銀行的存款利息唏噓不已,感嘆以前自己為什麼那麼傻,果斷把錢取了出來,加投兩萬(原來的本金也沒取),隨著與大咖交流增多。自己又熟悉其他平臺,先先後後又投資八九萬(平臺B年化幾乎50%,平臺C年化100%),當時利息都夠生活費了,那時候做夢的時候都沾沾自喜啊,還感嘆自己雞蛋沒放到一個籃子裡,真是聰明。

終於該來的還是來了,大約16年底,一家平臺開始出現提現稅(提現收取8%服務費),當時投資群出現一群水軍,鼓吹平臺準備升級,客戶太多,什麼區長視察規範,準備升級成超級平臺,所有投資者都會獲得原始股份。當時我特麼竟然信了,現在想想真特麼傻,半個月後交服務費也提不了了,當時終於醒悟,平臺塌了。

我當時的心理是,自己的選擇自己就要承擔責任。於是請教了那些順利逃頂的專家,花了一定學費,真的學習了很多東西。

其中就有一個核心法則,當出現流動性減少時就是平臺危機的徵兆。

何為流動性減少說白了就是本來想提現就提現,現在找一堆理由(而且一般是好消息),這是平臺會僱傭一批水軍。麻痺廣大投資者神經,或者打感情牌。為的就是讓你不提現,或者為跑路創造條件。或者有高級騙子溫水煮青蛙,利用廣大投資者不懂法律。最後更高端的騙子是官商勾結,拿回本金非常困難。還有本人看過極品騙子,利用遊戲等架構在警察眼皮底子下張狂行騙,警察不立案,說此案無罪。

下面就要總結第二個爆雷信號了,平時默默掙大錢的投資群開始沸騰了,各種平臺轉型,合作大平臺的好消息不斷,這時你可以果斷提現了。用這個規則我躲過兩次爆雷,順利盈利。

第三大信號 當韭菜都以為自己憑技術賺錢的時候,就是莊家準備揮舞鐮刀的時候。僅此獻給那些玩股票類投資的玩家,何為股票類就是什麼虛擬幣等等都算一類,你只要知道玩家玩不過那些掌握大數據的人,但如果你用那些boss的思維行事,當然能左右逢源。

想想當年一無所知,沾沾自喜,我天,此處省略一萬字。在這裡插播一下,如果你以投資為樂,本人並不認為高風險投資如何可恥!但前提是你必須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投資,並且不要貸款玩,人這一輩子,什麼遊戲、什麼事業、什麼玩基金、玩保險、玩出家等等,歸根結底不過是滿足自己的七情六慾,你必須承認自己是個人。不要把自己想的高大上,平平凡凡才是真。把高投資當做一項愛好未嘗不可。

第四大信號 當你想復投的時候 你就輸了,對於年化超過百分之十的平臺,永遠不要復投,第一次投多少就是多少,一般想我說的平臺A類(見上文)壽命一般在三年,平臺B兩面,平臺C一年。但是當年有很多平臺很妖,憑著年化百分之八十的收益撐了五年也是厲害。不過最終難逃爆雷命運。所以再次強調永遠不要復投,利息拿來,按平臺質量及時把利息和本金提出,筆者做過一項調查,百分之99的普通平臺(玩家2000以上)一年以內沒問題。所以給大家一個參考。這個參考只是玩的心跳,再大的資金盤都可能會爆雷,時間越久爆雷的風險越大。e租寶為例。

最後一個信號 及時止損落袋為安

千萬不要相信一個失信平臺,作為投資平臺,boss會想盡一切辦法維持聲譽,當他出現一次失信就可以提現了,這一定是爆雷的前兆,這也是最重要的潛規則,也是容易被廣大投資者忽略的,本人通過這個規則躲過兩次爆雷。當時還被嘲諷,我無言以對。後來主動加我學習。

其實投資真的是開心就好,用自己投資賺的錢,給兒女買點衣服、零食、學習用品。給妻子買點化妝品,買件禮物。給丈夫買包煙,買個腰帶,買件西服。生活快樂最重要,腰纏萬貫真的快樂嗎?錢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情趣和豐富,把錢做轉起來,不僅成我我們增值的工具,更作為我們苦盡甘來的幸福潤滑劑。

最後祝願廣大投資者在2019年,都能有個好收成。

分享一個笑話

兒子為了女朋友把老爸400萬的股票都賣了,給女朋友買了一堆奢侈品。後來錢花了大半,女友也離他而去,奇怪的是他用剩下來的錢又把原來的股票買回來了,還剩了幾萬。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投資者。

他的名字叫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