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如果能把逼我的勁頭用在她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

1.“我媽如果能把逼我的勁頭用在她自己身上,我覺得我早就是‘富二代‘’了”。一箇中學生在朋友圈調侃,收穫了滿屏的贊。

看完之後不禁唏噓,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曾經以為考試是人生的全部,因為中考失利,我的人生第一次到達谷底,母親對我失望至極。

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很灰暗的三年,獨生子女的一代,社會發展迅速,父母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們自身焦慮怕跟不上時代,被時代淘汰。

結果母親直接將焦慮和壓力轉嫁給我,考試成績成為母親不斷逼迫我,打壓我的手段。最終導致的是一次又一次爭吵,反抗。

那時的我最恨考試和排名,不願承受失敗,一考試就神經性腹瀉,學習對於我來說除了痛苦並沒有帶來什麼愉悅的體驗,應試教育更讓我抗拒和不滿。

逼迫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進步,反而讓孩子抗拒學習,甚至害怕學習。正確引導,才能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開啟自主學習能力的鑰匙。

專欄

你的蠻教育在毀孩子,你卻不知情

作者:知常容

16.9幣

266人已購

查看

2. 同事靜姐從不逼孩子學習,孩子放學回家後,會同靜姐溝通一天所學所感,分享喜怒哀樂,孩子寫作業時靜姐會陪在身邊看書學習,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靜姐也會耐心講解。

如果孩子對一天的學習內容都掌握了,老師留下的作業沒有完成,她會勸孩子學會了就不用寫那麼多作業。孩子卻很要強,認認真真、工工整整地寫完作業。

靜姐從不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在她眼裡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寶。一切任由孩子自行發展。結果孩子考試總會排在班級前3名。

有一次孩子考了第10名有些沮喪,靜姐勸慰不用那麼看重成績,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錯誤,認真改正,下一次注意。成績只是一個數字,就像人生一樣,有高有低,有起有伏,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直是康莊大道。

靜姐從小聲音甜美,中學開始學習美聲,深知藝術對成長的重要性,她很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因此帶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

從興趣班上孩子的表現,和課後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喜好。靜姐家姐夫是教鋼琴的,有這樣一對愛好音樂的父母,也許是耳濡目染,也許是基因遺傳,孩子在音樂上很有天賦。

嘗試過各種興趣班後,孩子選擇了學鋼琴,由姐夫親自教授,靜姐偶爾還會教唱歌。學習愛好相輔相成,孩子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成績一直很穩定。

因為是學習和鋼琴是出於喜歡選擇的,所以靜姐家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很強,也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的,“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不要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應該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

“熱愛一門功課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老師行使獎勵的結果,他們不喜歡一門功課也是自己的選擇,不是老師行使懲罰的結果”

“驅動孩子學習的動力不是父母和老師的獎勵,而是掌握知識、滿足好奇心所帶來的天然快樂”。

愛學習的孩子不是逼出來的,給予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孩子會給你更多的驚喜。

我媽如果能把逼我的勁頭用在她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

3.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的妻子著名音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蔣英 。

她的父親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蔣英傳》中提到,蔣百里對孩子的教育採取中西合璧的方式。放假時帶著女兒們游泳騎馬;注重孩子們的功課,卻不看重分數。

給孩子們更多自由玩耍的時間,正確引導卻不教條刻板,不在意分數。

為女兒們選擇的學習也是‘以學輔教’的中西女中。

中西女中成績是平日分數的總和,包括小測試、做實驗,寫作文、週記、讀書報告、上臺演講、演戲、品行、辦事能力等,綜合考量。

這樣的辦學方針和今天以追求高升學率的功力主義完全相反,給學生更多的平臺自由發揮。

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業餘時間喜歡音樂,尤其喜歡貝多芬,蔣英就讀的中學是教會學校,學校有一個音樂組,有四個老師教鋼琴。蔣英就報名學鋼琴。

中西女中一直重視提升女性的音樂修養,琴課一直以嚴謹、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著稱。

1935年,蔣百里奉命出訪歐美各國考察軍事,安排蔣英留居德國柏林學習。

1937年,十八歲的蔣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柏林音樂學院聲樂系,開始全面系統地學習西洋美聲唱法。

在柏林音樂學院學習的前幾年蔣英像掉進了音樂的海洋,對什麼都感興趣,這也想聽,那也想聽。

正是憑藉著對音樂奮不顧身的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柏林籠罩在血腥的恐怖之中,百姓食不果腹,蔣英經常一天兩頓土豆,晚上飢腸轆轆,第二天早上照常起來上學。

憑藉著堅定的信念,1941年蔣英從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畢業。後又到瑞士繼續研究和音學。

蔣英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對興趣愛好的執著,離不開父親的在音樂方面的薰陶和培養。

二戰前夕,蔣英的父親蔣百里病逝,蔣英從一家德國報紙上讀到父親的訃告。父親的離世如晴天霹靂,蔣英一度想放棄學業,回到祖國回到母親身邊。

每到這時,父親蔣百里的話總會在耳畔響起,“既然喜歡音樂,就該努力去學。求學需要堅定的信心,才會有豐碩的收穫”。

蔣英做客央視《音樂人生》時說過,父親蔣百里帶她走進音樂王國。

父母除了給孩子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更應該言傳身教。

我媽如果能把逼我的勁頭用在她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

4.閨蜜陽陽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從小父母很少和她一起看電視,更多的時間都是讀書看報。

上學時,每天吃完晚飯後,別人家的孩子都在看動畫片,陽陽和父母一起學習,父母準備第二天要講的課程, 陽陽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

遇到不懂得地方,身為老師的父母會耐心受教,提出問題,誘導陽陽獨立而全面的思考問題,培養陽陽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學習生活陽陽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取醫科大學本碩連讀,畢業後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尤其是言傳身教。父母不看電視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看書學習上,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榜樣,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請從自身做起。

人的焦慮來自不自信,自我放任,以身作則,找到自己的理想並努力實現,焦慮感會慢慢被努力充實,得到緩解。

無論父母有怎樣的理想,都不要將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有權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理想,父母請以身作則,有理想自己去實現。

逼迫不會讓孩子真正進步,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正確的引導、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探索世界走向成功的鑰匙。

作者:木小寧,一個可以溫暖你、治癒你的故事訴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