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貿區掛牌五週年 科技創新“家底”日漸厚實

  在這裡開拓 在這裡收穫

  “從研發、市場磨合到產業化應用,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並非易事。南沙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回望當初紮根南沙的歷程,作為南沙區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廣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分所(簡稱“廣州沈自所分所”)的所長助理兼研發中心主任,於廣平感慨良多。

南沙自貿區掛牌五週年 科技創新“家底”日漸厚實

  2011年,於廣平從瀋陽南下,一路到了廣州的最南端,參與廣州沈自所分所的建設。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堅持,他和團隊在南沙從零起步,最終成功將科研成果打入珠三角、長三角的紡織印染行業市場。

  這是又一個“十年磨一劍”的南沙創新故事。於廣平笑稱自己“本土化得很徹底”。他在南沙安了家,見證南沙邁向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的每一個重大節點,也親歷了南沙科創力量逐步的積累和開拓。

  2020年,南沙自貿區迎來了五週歲生日。從一院三所、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等“老牌”科研院所的技術創新及市場化探索,到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開建,南沙的科技創新“家底”日漸厚實,前景也愈益開闊。

  結緣南沙:一片“荒地”與一個機會

  於廣平博士畢業後留在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作,是廣州沈自所分所最早一批籌建成員。2011年,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廣州市在南沙共建廣州沈自所分所,以推動技術成果在區域行業內的轉化應用。

  無級別、無經費、無編制,這是一家新型研發機構,也被業內戲稱為“三無”單位。“開荒”不易,於廣平一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科研成果不能永遠停留在實驗室裡。新型研發機構的核心就是面向市場,這也跟我自身的想法比較契合。”他樂於看到技術成果在企業落地、充分發揮其價值。

南沙自貿區掛牌五週年 科技創新“家底”日漸厚實

  珠三角地區經濟活力好、政府作風務實,擁有廣闊的技術應用市場,無疑是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一片熱土。從瀋陽轉戰南沙,在於廣平看來,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九年前到南沙時的印象仍舊鮮明。起初於廣平和同事們住在南沙資訊科技園附近,報到第一天發現,周邊甚至找不到買拖鞋、牙刷的地方。在當時的南沙,鮮少見到大型商超。後來所裡還特意安排了“買菜”專車,每週兩趟接送科研人員和家屬去市場買菜。

南沙自貿區掛牌五週年 科技創新“家底”日漸厚實

  廣州沈自所分所與同期成立的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以及更早之前落地南沙的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並稱為“一院三所”。早年生活設施配套的匱乏、市場化探索的艱辛成為這些“開荒”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記憶。

  按下加速鍵:大手筆完善科創發展基礎

  依託過往的技術積累,於廣平和同事們最早瞄準了工業廢水處理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市場。而第一單“生意”是最難的。在當時南沙區工科信局的牽線下,他們開始跟區內一家大型紡織印染企業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接觸,開啟了產學研合作的探索。

  為了理解企業的需求,於廣平和同事深入生產一線,沉下心瞭解紡織印染行業的工藝和操作習慣。“這是一個交學費的過程。南沙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磨合、適應,真正跟市場對接上。”於廣平說道。從2013年至今,他們和互太紡織簽下的合同額累計超1億元。

  伴隨著南沙自貿區如火如荼的建設步伐,廣州沈自所分所這個團隊迎來了收穫季。單在印染廢水處理領域,他們已逐步打開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印染行業市場,相關技術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7億元。

  這是南沙科技創新產業穩步發展的一個剪影。2017年,南沙出臺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從新型研發機構引入和建設、產業創新能力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發力,大手筆為創新主體提供全生命週期支持。

  與此同時,南沙還向高端領軍人才、骨幹人才拋出“橄欖枝”,推出不少獎勵政策,對科研人才的吸引力顯著增強。隨著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等成果轉化綜合平臺的建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的引進,南沙科技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自貿區掛牌後,南沙科創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先後掛牌成立,廣州超算南沙分中心開通運行,小馬智行、雲從科技等明星科技企業相繼落子,成為本地科創新勢力。

  創新要素集聚:專利授權年均增長49.6%

  創新要素正在進一步地集聚。2019年,南沙科學城啟動佈局,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開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陸續進駐。南沙的重大科創平臺集群雛形已現,海洋科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科技力量也紛紛選擇在南沙落地。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新興科創產業也在南沙加速成長。截至2020年2月份,南沙已彙集18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2019年總營業收入超過24億元,產業正在向成熟期邁進。

  南沙的創新活力持續迸發。自貿區掛牌五年來,南沙累計申請專利33277件,年均增長52.8%;專利授權17275件,年均增長49.6%。2019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87家,相比2014年末增長近10倍;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增至13家,約佔全市1/5。

  南沙正在續寫科創發展的新篇章,未來的圖景備受期待。

  在於廣平看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推進、產業基礎的夯實,未來將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南沙走出去。

  定居南沙多年,他和家人如今不再為無處休閒購物頭疼。商業廣場、城市公園等生活配套日益完善,高端醫療、教育等資源加速配置,這是一個蛻變中的新興城市。越來越多的科創人才在南沙安家,尋找屬於他們的機遇,譜寫關於南沙的創新故事。(記者餘麗穎 攝影李夏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