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联新材:毫无底线,第一大客户代表疑变相套取费用1500万!

日前,曾冲刺创业板败北的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联新材或公司)再次披露招股书,这一次公司改道科创板。这家公司表面业绩漂亮,为何最终折戟创业板呢?

财事君研读招股书后发现,公司除了历史沿革存诸多问题外,前大股东还涉嫌侵吞公司资产,第一大客户委托代表还涉嫌变相收取费用,这一次大概率还是要重走去年路,再者,对于这种劣迹斑斑的企业,资本市场也不欢迎。

毫无底线,前大股东涉嫌倾吞公司资产

近两年,康得新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200亿的话题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不过,康得新在这方面可是属于小弟了,有一家公司在10年前就开始玩这招了,那就是瑞联新材。

财事君查询资料发现,在2009年之前,瑞联新材的大股东一度只有中国瑞联和深圳平安创投,且中国联瑞持有近60%的股份,占据绝对话语权。

后面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瑞联丢失了全部股权,而且还欠了公司一个多亿。不过,瑞联新材后面大手一挥,这一个多亿的资金竟然不要了,真是够土豪。

公司为何会不要这笔资金呢?财事君发现,因为公司目前的董事长刘晓春曾是中国瑞联的股东,曾持有中国瑞联26%的股权。换句话说,原本这笔债务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现任董事长刘晓春承担的,但谁让人家有本事呢,可以成为现公司董事长。

但这问题来了,很明显就是前大股东倾吞公司资产嘛,这样的人控制的公司能上市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50次会议审核结果就告诉了投资者,这样的公司A股市场不欢迎,这说明,委员们还是有高人,知道如何判断一家公司。

这一次,公司转道科创板,估计依然够呛。

大胆,第一大客户代表疑变相套取费用

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和2018年的第一大客户是日本中村,年均销售额超过2亿元,占据着公司总营收的30%,不过,2019年退至第二大客户,但销售额依然超过2亿元,妥妥的公司大腿。

但财事君根据披露的信息发现,公司大腿后面或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据公司的说法,存在因海外市场拓展,需要向相关机构支付市场拓展咨询服务费的情况。而市场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按照市场拓展效果收费,在公司与目标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按照指定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量,依据协商确定的费率收取市场拓展咨询服务费。

同时,公司表示,支付市场拓展咨询服务费方式符合行业特点,同行业公司亦存在支付市场拓展服务费的情况。收取拓展咨询服务费真如公司所说嘛,或许行业确实存在,但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情况,也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占了空子,利用这个漏洞建立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招股书显示,2015-2019年,公司连续向一家叫上海真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寅贸易)的企业支付相关拓展咨询服务费,金额分别为452.21万元、358.68万元、217.51万元、261.94万元和215.72万元,合计为1506.06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在2015年之前的一年,真寅贸易还是以公司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公司第二大供应商的位置,公司形成的应付账款余额为969.91万元。

明明是供应商,为何突然成了市场拓展服务方呢?这背后的一切可能都离不开日本中村科学器械工业株式会社。根据天眼查显示,日本中村科学器械工业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的法定代表人是潘卫平,除此之外,他名下还有两家公司,分别是真寅贸易和上海众醇贸易有限公司,而众醇贸易曾经也是瑞联新材的供应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还不明白,那财事君再简单通俗一点的概括一下,就是瑞联新材通过潘卫平向日本中村供货,而潘卫平是日本中村上海代表处的负责人,换句话说,他是属于日本中村公司的人,但还要瑞联新材每年支付几百万的拓展服务费用,而这些费用都是进入他的个人腰包,还一边通过其控制的公司成为瑞联新材的供应商。

不过,从公司过往做事风格来看,倒是跟他们“气质”挺符合的,前面大股东可以倾吞公司资产,后面配合第一大客户代表套取一些费用也就属于正常了。

不过,这种“正常”的企业,A股可就不欢迎了,希望监管层严格把关,不要让这种劣迹斑斑的企业搅坏市场。

后续,财经君将继续关注瑞联新材动态及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