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影響

我出生在西北的一個國有農場裡,父親在農場開拖拉機。農場四周有一座山叫原山,還有一條小河,夏天的時候我常在河裡摸魚。秋天的時候,農場四周會開出成片的胡麻花,胡麻花在微風中盪漾,像藍色的海洋。


兒時的影響

胡麻花


大約在我6歲的時候,母親帶著我和弟弟搬到一個偏遠的村莊裡,母親說,這是父親的家鄉,由於父親沒有轉正,我們要回鄉種田。剛回到村裡,由於父親沒有住房,就從農民那裡租了一間小房子,晚上睡覺會有許多蟑螂出沒,嚇得我和弟弟常常不敢睡覺,吃的更是簡陋,母親會悶一些小土豆,那時覺得那時世界上最好的吃的食物。白天,父母親出去幹活,又不放心把我和弟弟放家裡,只好鎖了門,讓我們在外面玩,然後在窗沿下的椽子裡放一些莜麵鍋貼,作為我和弟弟的午飯。每當夜幕降臨時,我和弟弟就在門口巴巴的盼望著父母的身影出現。那時的日子真的很苦。

兒時的影響

童年


第二年開春,母親和父親張羅著蓋新房,快入冬的時候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終於不用再和蟑螂同眠了。要強的母親總是想把一切都收拾的妥妥帖帖,母親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回家給我們洗衣服、做好吃的。後來,父親買了拖拉機,農忙時幫人幹活補貼家用,閒時幫人拉貨,生活才有一些改善。臨近年關,父親會買一些布料,讓母親拿去給我們做新衣服,還會買一些好吃的,比如,水果糖,花生豆等。那會兒,每個小孩都盼望著過新年,新年裡有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穿。

兒時的影響

我們一家


除夕夜,母親會先把雞,兔用油悶上。然後準備一家人包餃子,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由於家裡人多,又一年吃不上餃子,所以母親會包很多的餃子,幾乎需要包上整整一個晚上。母親擀皮,父親包,我負責打下手,母親會把父親包好的餃子拘一下,讓餃子變得更加好看。餃子包完後,就開始吃年夜飯,母親做的飯,特別好吃,雞兔都油汪汪的,吃的嘴裡,說不出的香,總是吃飽了還想吃,那時好像總是不知道飢飽,結果就是上吐下瀉,母親不得不給我們進行刮痧治療,那時物資匱乏,醫療更是跟不上,母親常用祖輩傳下來的方法,給我們治療一些小毛病。

除夕夜,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接“神”,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12點的鐘聲敲響,父親和弟弟就在院子裡升起一堆柴火,俗稱“”旺火”,寓意來年更加興旺。然後會放鞭炮,響大炮,點花炮,不一會漫天的禮花點亮夜空,璀璨奪目,如同白晝,看的人眼花繚亂,我躲在屋簷下,不敢近前,生怕大炮會炸著自己,高興時,總想喊一聲媽媽,總是被母親呵斥,說是這時不能叫名字,不吉利,到現在我也沒明白有什麼深意。炮響完了,“神”被母親接到家裡,用香案供上。然後一家人開始守歲,這時弟弟早跟小夥伴們不知跑那兒玩去了,父親領著我們進到屋裡,一邊嗑瓜子,一邊給我們講一些民間故事,比如,夜遊神、老鼠娶親、楊家將、薛仁貴、狸貓換太子、包青天等,父親都如數家珍。父親雖然不識字,卻能給我們講許多故事,讓我們的童年有了色彩。

兒時的影響

童年影響


童年裡的那段歲月,有父親的故事,母親的陪伴,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