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导语: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将漳河水引入到河南林县灌溉。漳河流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在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漳河水显得尤为宝贵,三省之间关于漳河水量的分配时常出现矛盾,其中以河南与河北之间的纠纷更为突出。

1.红旗渠的修建

河南省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历史上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林县。据1995年出版的《红旗渠志》记载,在红旗渠修建之前,林县550个村庄中,有307个存在长年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有100多个村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新中国成立后,林县相继修建了淇河渠、英雄渠等引水渠以及多座水库,仍然无法满足庞大的用水需求,1959年的干旱导致林县出现了无水可引、无水可蓄的局面,原先兴修的水利工程成了摆设。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林州


林县要解决缺水问题,关键在于要寻找到合适的水源。虽然林县境内有淇河、淅河等河流,但水量毕竟有限。经过多方考察、踏勘,流经山西省平顺县并绕林县的的浊漳河成了最具可行性的水源。在河南和山西两省政府的支持下,林县决定实施引漳入林工程,将隔壁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林县。林县引的是平顺县的水,自然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经过上级部门的协调,河南林县与山西平顺县顺利达成了“红旗渠工程使用权协议”,根据协议精神,平顺县要确保河南省林县永远使用红旗渠的权利,保证正常通水,林县负责因工程建设占用平顺县内的土地、房屋、树木、坟墓等的赔偿。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漳河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工程得以顺利实施。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最后确定的水渠路线渠首设在平顺县侯壁,主干渠渠尾在林县的坟头岭,全长70公里左右,动员了近4万民工参与建设。由于当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上级部门没有余力支持这么大的项目,只要依靠林县自己的力量解决。林县在特殊年代没有过于夸张地虚报粮食产量,粮食征购任务也就相对较轻,因此悄悄攒下了四千多万斤的储备粮,这给工程提供了一部分财力保证。另一方面,当时劳动力的工分主要有公社进行统一分配,节省了相当数量的劳务开支。同年3月,工程指挥部为加快进度决定采取分段突击的办法,并将原来的“引漳入林工程”正式更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红旗渠


一直到1963年,红旗渠才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得到了上级力量的支持。1964年12月,红旗渠总干渠全线贯通,并在1965年4月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红旗渠的修建有效解决了林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林县粮食亩产由红旗渠修建前的100公斤增加到1964年的200公斤,林业、渔业、畜牧业等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林县的社会发展面貌。

2.漳河水资源纠纷

红旗渠的建设改善了林县缺水状况,不过缺水不只林县一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县引了漳河水,意味着其它地方能够获取的漳河水资源少了。当初山西平顺县会答应林县引水的要求,一方面在于当时山西自然灾害严重,无暇顾及水利建设,并没有过多注意引水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当时体制也为工程的落地提供了便利。后来随着平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水需求逐年增加,红旗渠引水量减少。1984年山西平顺县修建石城水电站,并与河北涉县组成了攻守同盟,山西得电、河北得水,石城水电站的建设使红旗渠枯水期的流量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双方由此产生纠纷,后来在上级部门的协调下得以顺利解决。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关于浊漳河水资源分配表现最激烈的在河南与河北之间。早在20实际50年代,双方为争夺漳河水资源以及沿河滩地,时常发生械斗纠纷。河北的涉县、磁县位于漳河下游,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引水口在上游的山西平顺县境内,红旗渠修建后,河北能够获取的水资源少了。为了争夺漳河水源,河北省也修起了自己的引水渠、拦水坝,双方你来我往,矛盾十分突出。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浊漳河


1991年,河南林县盘阳村的村民为引用漳河水源新建一条水渠,这直接侵害到了对岸河北涉县白芟村村民的利益,自盘阳村建渠的第一天起就进行阻挠,双方在漳河两岸筑起掩体,架起土炮,俨然战场一般。双方的战火直接烧到了红旗渠,本来红旗渠引去了漳河水,河北白芟村村民就是已经相当不满。此次冲突爆发后,白芟村个别村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炸药在红旗渠上炸开了两道口子,红旗渠水瞬间飞流直下90米,上演了一出水淹盘阳村,导致盘阳村1000多亩农田被淹,房屋倒塌600多间,造成了巨大损失。而红旗渠的决口,更是直接切断了林县的生命线,导致全县一时用水困难。


红旗渠工程:河南河北的漳河水争夺


虽然,国家曾多次协调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合理分配漳河水资源,但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常常是政府部门间达成了水量分配协议,但群众仍然我行我素,协议未能彻底得到贯彻。毕竟在这些地方,水资源过于短缺,水量分配的本质是让各地让出一部分发展权益,但总有些人会取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3.蓑翁说

红旗渠的建设不得不说是一道奇迹,极大改善了河南省林县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但引水工程并不能产生水,它改变的只是水资源分配。对河南林县来说,红旗渠是生命线;对河北涉县来说,红旗渠就是夺命渠。为了争夺漳河水源,难免会产生矛盾纠纷。这就像小说《三体》里说的,文明在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为了争夺资源,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斗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安阳县水利志》

2. 《红旗渠志》

3. 傅颐:《中国记忆——1949-2014纪事》

4.《太行天河》

5. 施平、白红义:《红旗渠:终结“水战”》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百家号:江南蓑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