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街道命名由來,老太原記憶中太原城(二)

太原街道命名由來,老太原記憶中太原城(二)

食品街牌樓

柳巷

據傳說巷內有水池,旁多種植柳樹,故名。《水樂大典》中記載,太原城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建晉王府時將大柳巷擴入,小柳巷直接叫柳巷。其地處鬧市,舊有中華大戲園,中華醫院,中德醫院,樂仁堂藥店,同仁書店等買賣字號。解放後,拓寬柳巷北口到府東街,打通柳巷南口到迎澤大街。

柳巷還有個有趣的歷史故事:明朝皇基的開創者朱元璋,在北伐滅元的戰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紮太原的元軍,憑藉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 。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 ,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牆根下的一條小巷,鑽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

這所殘頹的小院裡,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後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

常大將軍獲救後,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裡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後,便會盡心保護。”

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於門首。由於常遇春深清了城中敵情,安排了內應坐探,明軍裡應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後,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於是便有了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

太原街道命名由來,老太原記憶中太原城(二)

省立一中

上馬街

明通往皇廟的街道,得名於皇廟。當時晉藩諸王,高管可直接入皇廟,一般官員只能經上馬街至皇廟西巷北門下馬,下轎,然後入皇廟祭拜,故名為上馬街,下馬街。清朝是祭拜可以直接進入,合併成為上馬街。舊有五月劇社,亞東醫院,農業專科學校,太原女子師範學校等。

萬壽宮

皇廟,明晉王朱棢供奉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的生祠。清代改為供奉列聖,功臣的地方。民國為昭義祠,後為幷州學院,和幷州中學。

太原街道命名由來,老太原記憶中太原城(二)

太原國民師範

杏花嶺

杏花嶺原先是明朝太原城內晉王王府的私家花園,載有大量杏樹且地勢較高,故得名杏花嶺。西面有王府花匠孫氏,清代稱孫家園。日軍佔領太原後,砍伐所有杏樹,開闢成空地作為操場練兵,解放前,晉綏軍拆毀操場,用磚石修蓋炮樓。解放後,利用原先操場修建成杏花嶺體育場,現在已成為住宅區。所以杏花嶺以杏花為名,卻無杏花杏樹

由於好多記載不明確,和口述不明,歡迎大家指出批評。

喜歡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