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的調脾胃良方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水土、環境和飲食習慣,導致不同地域人群的脾胃各有特點,調理方法也不盡相同。

東:多吃點甘

東部地區天氣多陰雨連綿,氣候寒溼,容易導致脾胃溼寒。東部調理脾胃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飲食宜甘溫。甘味的食物對脾胃有較好的調養作用,平時可多吃點山藥、扁豆、芡實、薏米等。

避免寒涼辛燥。應少食或避免寒涼、辛燥的食物,如紫菜、貝殼類、蟹、菠菜、竹筍、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類食品等。

西:先暖後養

西部地區氣候乾燥,尤其是頻繁到來的冷空氣容易給身體“冷刺激”,進而使脾胃腸道發生痙攣性收縮,消化系統跟著出現功能失調。

1、避免過度進補

很多西部地區的居民在冬季有進補的習慣,愛吃肥甘厚味。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平時就已經營養過剩,不用另行進補。

2、增加熱量

養脾胃,要注意“暖”,不吃或少吃生冷及苦寒食物。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脂肪的食物,以保證熱能供給。

南:健脾祛溼

嶺南地域的氣候特點為“溼”和“熱”。因此,嶺南地區脾胃疾病人群常見脾虛溼蘊、脾胃溼熱體質,調理方法多采用健脾、清熱、祛溼等治療。

內服法

嶺南盛產豐富多樣的中草藥,形成了嶺南特有的“南藥”。比如,五爪龍、火炭母、素馨花、雞骨草、木棉花、雞蛋花、布渣葉、白花蛇舌草、紫珠草、毛冬青等,都可以用來對症調理脾胃。

外治法

嶺南地區常採用貼敷、按摩、燙熨等方法,通過中藥和穴位,將藥物直接作用於局部臟腑,活血通絡。

比如,貼敷足三里、內關、上脘、中脘、天樞等穴位,可以疏調胃腑氣機、和胃止痛;按摩湧泉穴,可以激發腎氣。

北:溫補少辣

高鹽高脂是北方飲食的代名詞。由於長期吃肉,不少人脾胃易溼熱,表現為口苦、口臭、胃酸、腹脹、大便黏等症狀。

部分北方人喜歡吃涼,由於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常造成脾胃虛寒,表現為腹脹腹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老人和小孩多見。

忌吃生冷

對於脾胃虛寒者,飲食忌食涼、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溫補的小米、麵食等,少吃大米等偏寒的主食,並做到少食多餐。

控制飲食

對於脾胃溼熱的人群,以控制飲食為主,避免油膩、辛辣。有些北方人喜好吃腸、肚之類的食物,應儘量忌口。

胃內溼熱容易滋生幽門螺桿菌,發生胃炎、潰瘍、萎縮性胃炎甚至癌變的幾率也隨之增高。所以,飲食要加大蔬果和水的比重,以改善胃內環境。

調理脾胃,中醫最拿手。

四季養脾胃,不同地區的夥伴可根據地域特點和身體情況調理。藥食同源的健脾膏方搭配服用,有很好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