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平時有關注保險的朋友應該都有留意到,很多保險產品評測一般都是以30歲男性為例的。
因為許多人到了30歲之後,一般都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了。
張愛玲說得準:“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所以很多人都會想要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保障。可是今年來保險行業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面對日益豐富的保險推薦,你們真的懂得如何選擇嗎?
保險購買不能盲目、盲從,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產品?慧姐今天從配置保障的誤區和如何配置跟大家一起聊聊:
- 構建家庭保障規劃的三大誤區
- 如何配置家庭保障規劃
構建家庭保障規劃的三大誤區
1、你只關注產品,但它真的適合你嗎?
在交流中發現,很多朋友一上來就要求我們推薦產品:
xxx產品好不好?
代理人給我推薦買的保額適不適合?
慧姐你之前文章說的帶坑的產品是哪一個?
慧姐也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也十分願意幫助大家去做保單分析。但是,如果不瞭解你的財務狀況、生活負擔,對未來的追求,沒有這些基本情況,慧姐還真的是很難開出適合你的“藥方”。
因為保險其實是非常個性化的產品。例如:作為所有保障的基礎,每個家庭都應購買的家庭支柱的人壽保障(即壽險,因任何原因離世都能獲得理賠)應該如何確定保額呢?
首先需要對家庭狀態做理性的分析。瞭解家庭的負債情況、未來家庭孩子的教育期許、家庭剛性生活費的支出。期間一定要考慮的是作為家庭支柱,當你的收入能力永久消失時,有哪些目標是需要你持續考慮的呢?
- 債務,包括房貸、車貸等;
- 兒女撫養費,至他們經濟獨立;
- 父母贍養費;
- 如果愛人收入低於您的話,還要考慮未來10年,家庭的基本生活開銷。
如果這些需求都沒有量化,又如何給你直接指定產品呢?
無論是在社群課程上提問還是粉絲後臺留言,為什麼大家會過分關注產品而非關注需求呢?
這與現在浮躁畸形的保險行業分不開,現在的保險行業的培訓系統為提高銷售業績,往往是以產品為導向,常常將產品包裝成不同的套餐去營銷。
這是我們之前常常聽到的“全家桶產品”,裡面包含了理財+保障,很多人為了貪圖方便投保,殊不知裡面這才是又貴又沒用的保險。往期文章:保險那些坑|你以為的30萬保額很高,其實都是噱頭
在進行家庭保險規劃時,產品固然重要,它讓我們不買貴;但是整體規劃的框架結構更重要,它讓我們不買錯。
其實,這是戰術和戰略的區別:好的保險銷售人員,不該是賣產品的,而是根據每一位客戶具體情況和需求的不一樣,為客戶量體裁衣、定製方案的。
2、太過關注孩子,家庭支柱零保障?
這是很多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一貫想法,都覺得小朋友年幼,生病的風險高。接給寶寶買足了保險。但是一看自己卻什麼保障都沒有。這是典型的有了孩子,忘了自己。
深究原因,當然還是保險公司產品導向的問題。很多保險公司吃死了“育兒”這張牌,推出五花八門的針對孩子的保險套餐,既滿足了父母“給予”的慾望,又正中保險公司的銷售套路。
實際上,很多打著“教育金險”名義的保險,遠遠解決不了教育的需求;打著“兒童重疾保障”套餐的產品,確是滿滿的套路。(延伸閱讀:給寶寶買的第一份保險,這些坑你知道嗎?)
再有,大家忘記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孩子生病了,如果父母的收入較高,即使不買保險,也不見得是“滅頂之災”;如果家庭支柱的收入永久中斷,孩子未來保費、教育費用、贍養父母以及各種貸款怎麼辦?
所以,大人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3、一說到財務分析就翻臉?
很多人把買保險當成是一種消費,但其實買保險不是消費。保險應該是是每個家庭必要的財務規劃,保險也是理財的另一種形式。
很多人把投資股票、基金、保險、房產等等同於家庭財務規劃,還專注於單純的理財產品排行的研究。投資雖然可能一時會有獲利的快感,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規劃,也很容易成為金錢的奴隸。
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木桶短板效應: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你擁有的錢也是這樣,最致命的保障缺失了,根本守不住財富。
一旦風險來臨,給家人實打實的一百萬,遠比說一百萬句“我愛你”要來的實在。現在市場上大量的聲音都是讓你“有保險意識”,“要買保險”,然後直接銷售保險產品。
中間其實存在一個巨大的“邏輯空檔”:
為什麼要買保險?
買保險是為了解決什麼需求?
如何瞭解客戶的需求,真正幫客戶解決問題?
只有把自身的需求瞭解清楚了,才能對應地去買相應的保障。所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耐心及專業諮詢,不是幾句簡單的話術就可以解決的。
正如慧姐前文提到的的家庭支柱的壽險保障。除了瞭解剛才談到的負債、教育需求、日常剛性支出之外,還要了解目前已經積累的流動資產。這是保額的一個扣減項。扣減之後的家庭責任還要按夫妻雙方的收入佔比,進行分攤,才能分別確定保障的需求。
僅僅要確定一個壽險保額,就要了解這麼多的資料。如果你不敢面對自己,詳實地提供家庭財務狀況,那規劃師怎麼對症下藥呢?有些人簡單粗暴,一上來就直接詢問產品,這就好比去醫院,不讓診斷,直接就叫醫生:“別廢話!給我開藥吧!”
這完全是本末倒置啊!看病時我們巴不得拉著醫生多瞭解一下自己的症狀。怎們在面對理財師時,做家庭財務體檢時,你又這麼著急?
家庭成員應該如何買保險
說完了常見的家庭規劃的三大誤區,我們再來聊聊怎麼給家庭成員配置保障。
作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成人保險應該優先於孩子。畢竟,家庭經濟支柱不倒,孩子的健康還有成人的收入作為最後一道保障防線。如果家庭頂樑柱倒下了,別說家庭開支、車貸、房貸沒法提供,到最後就怕基本的保險費都沒辦法交了。所以,家庭頂樑柱購置保險,才是家庭保障中第一道的保障防線。
1、第一層財務防火牆--壽險
家庭支柱購買的第一份保險應該是什麼保險?
應該是狹義的壽險(因任何原因的離世就能獲得理賠的保險)。
為什麼要給家庭支柱買保險?
不是因為他容易出險,而是因為他一旦離世,會中斷家庭收入,導致家庭財務瞬間坍塌。
如何計算這張壽險的保額?
首先我們想想什麼是“家庭支柱”,家庭支柱就是,他掙的錢,不光自己花,別人還得花,而且別人花的比例還比較高。往往這些必須給別人花的錢,就是家庭支柱身上必須承擔的責任。
當然,我們不是要強迫大家都去承擔以上所有的責任,但你想承擔多少?就是我們在計算保額時需要考慮的。
如果你都想承擔,我們計算家庭支柱壽險保額時,就應該考慮這些因素:
欠銀行多少錢(債務,包括房貸、車貸)
子女教育費用(你期待孩子未來上怎樣的學校)
約5年的家庭支出(如果愛人收入低於您的話,還要考慮未來10年家庭支出)
父母贍養費
這就是家庭支柱身上的收入責任,也等於壽險保額。
家庭支柱可能不是一個人,如果夫妻雙方都工作,以上壽險保額要按兩人的壽險比例進行分攤。可以參考慧姐之前的文章:《壽險|留給親人最後的禮物》
2、必備保護傘--重疾險
無論是官方數據還是身邊現狀,一個客觀事實是:重大疾病發病率是隨年齡不斷提升的,是和年齡成正比的。
對於家長經濟支柱來說,最容易面對的風險就是:如果我得了重疾,我不但不能給家庭帶來收入,還要源源不斷地從家裡拿錢治病。這個時候怎麼辦?
市面上的重疾險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終身型,另一類是純保障型,但都不是以報銷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罹患疾病,獲得理賠的的形式存在的(治不治都可以拿到這筆錢)。
應該買多少額度合適?
對於家庭支柱而言,應該是重疾治療費,加上自己1-3年的年收入;如果是非家庭支柱,治療費用還是會影響家庭財務,但在預算保額時,就不用加上1-3年的年收入了。
那現在重疾治療費是多少呢?
這是一個有彈性的問題,可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花30萬也能治,花200萬也能治,區別就是治療的效果及生存率會有顯著不同。
根據網絡數據,中國目前的重疾治療費用起碼都要為43.7萬元,我個人認為偏低,建議買到50萬元。如果有醫保的話可以酌情扣減。
為什麼要加1-3年年收入?
治療癌症是一場長期的“消耗戰”,患病期間沒有辦法工作,家人也會因為照顧自己而暫緩工作,會有收入損失。即使過了康復期,上了班,也可能不能勝任原有的工作,而家裡的房貸車貸還要還這樣也會有損失。所以起碼要將1-3年年收入預算進去。往期回顧:《重疾險,你會選擇多少保額?》
從節約預算的角度考慮,我們一再推崇的購買保障的原則是,保障充足,性價比高。從這個角度,我們認為應該以純保障類型保險作為家庭保障計劃的首選,除非你的預算非常充足。往期文章:為什麼重疾險有的能差價五千塊?到底貴在哪兒?是坑嗎?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一年期的重疾險。一年期重疾險都是不保證續保的產品。身體的健康狀況,年齡都可能會影響到續保。特別是如果身體出現了一點問題,沒有達到重疾理賠標準,但保險公司在審核時認為身體狀況不好,拒絕續保,這是最慘的了。
所以在這裡向大家強烈建議,應該買長期繳費,純保障類的重疾險。
3、安全感加持--醫療險
在醫療費用保障中,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感冒發燒、外傷、闌尾手術等小病住院的小額醫療保障;另一類則是心梗、腦梗、惡性腫瘤、大型手術或器官手術,以及ICU急救的住院情況,則需要花費鉅額醫療費用的大額醫療保障。
關於小額醫療保障,目前不論是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都能達到50%,對於小額醫療花費,社保報銷後的剩餘費用並不會太多,大多數家庭也是能夠自己承擔的,所以小額醫療保障的需求並不是特別強烈,是否需要配置,看個人實際需求。
大額醫療費用是指即使通過醫保報銷後,剩餘部分負擔仍然很重,有很強烈的鉅額醫療保障需求,這就需要我們配置對應的保險,以減輕醫療負擔。
對於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醫療險來說,住院醫療是最實用的挑選住院醫療保險要注意的問題:
(1)治療用藥範圍(包括器械、治療方法)是否有限制。購買商業保險一定要覆蓋社保用藥名錄之外的治療費用,否則就起不到補充社保不足的作用。
(2)醫療保險續保問題。住院醫療險都是交一年保一年的,我們能接觸到的絕大多數醫療險是不可能做到“保證續保”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承諾保證續保”這事,而是在現有範圍內,儘可能在續保問題上選擇有利於我們的產品。比如關注如果你今年符合健康告知投保了某款醫療險,次年投保時不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再比如如果你投保的當年,因為生重病住院獲得了理賠,第二年續保的時候,保險公司不會因為你健康情況的變化而拒保或者針對你個人情況提高費用。
(3)關於保險額度。一般的額度有兩種計算方式:按次計算或按年計算。慧姐認為按次計算意義更大。談到額度還要看報銷比例和免賠額,如果從保障充足角度,一個理想的標準應該是:每次住院的報銷額度最少兩到三萬,最好是沒有免賠額,報銷比例是百分之百。
最後補充一點:住院醫療與重疾險是不矛盾的。(往期鏈接:我已經有了醫療險,還要買重疾險嗎?)實際上真的患了重疾,重疾險是一次性給你應急資金,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住院押金、治療費用弄得措手不及;另外醫療險可以解決住院費用的問題。這樣,家庭財務就不會因為某一個成員患重疾而遭受巨大的影響。
4、小錢大槓桿--意外險
意外險都很便宜,但是卻很重要,意外險一般提供這三種保障內容:身故或傷殘保障、意外醫療費用報銷、住院津貼。
建議成年人匹配自己的壽險保額的1—3倍的意外險(小錢大槓桿);孩子的意外險,意外醫療費用是剛需。
關於如何給孩子買保險這個話題,上面大多數規則都適用,可能有些特殊性,請參考我此前的文章:給寶寶的第一份保險,你真的知道怎麼買嗎?
最後附上家庭配置保障的規劃圖:
粉絲福利
①關注本頭條號:
慧眼看保
②頭條號主頁私信發送暗號
“方案+你的手機號碼”
即可免費獲得慧眼看保團隊贈送的
價值699元的量身定製的
家庭保障規劃一份
也可在慧眼看保頭條號主頁底部進行預約
定製化規劃服務包括
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
現有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分析比較
基於家庭狀況和需求的綜合保障規劃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