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烙畫——這項從西漢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古老技藝,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澱發展和一度的沉寂,今天在塞外草原上又綻放出新的生命……

初為烙花,後成烙畫。烙畫是民間傳統繪畫之一,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用鐵質的燙畫筆加熱至100-800度,根據碳化原理,在不同的材質上烙製成畫。做畫的材質包括木、絲、絹、宣等,都可在其上燙製成畫。據說牛皮燙畫是漂洋過海從歐美流行過來。但燙畫藝術早在我國的西漢時期就頗為盛名,當時又稱“火針刺繡”“烙花”。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勾勒一幅天地合一的融洽,詠唱一段歷史文化的風雅,置身畫前,時光彷彿在似水年華中緩緩流逝,畫師們在光與色的輾轉之間,給古老的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幅幅古色古香、層次豐富的烙畫作品,不僅讓人驚歎他們獨特的作畫技法,也催促著我們追根溯源,尋覓它的蹤跡。

烙畫是考驗耐心和技藝的工作,不僅需要一定造詣的美術修為,還要一絲不拘的烙畫技藝。彩繪畫出現瑕疵,還可修改處理。但烙畫出現落筆不當,有可能就會報廢掉一幅作品。每件藝術品背後都是點點雕琢,筆筆繪描。牛皮燙畫要先經白描,將畫作圖案拓印到牛皮上;用燙畫筆勾勒出作品的線條輪廓;接下來是精細的燙繪,大幅燙畫基本都由多人合作完成。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根據作畫材質的不同,烙畫分為木板烙畫、皮烙畫、羊毛氈烙畫、絲絹烙畫、宣紙烙畫等,以及在器具上的烙畫,比如烙畫葫蘆、烙畫茶具。從繪畫內容上說,又被分為人物烙畫、動物烙畫、山水烙畫等等。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特點,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或者是石版畫,可以說,烙畫既保持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達到了西洋畫嚴謹寫實的藝術效果,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

從前,人們的繪畫工具是烙鐵,而現在是用溫度可控的電烙筆,一隻簡單的電烙筆在不同材質上揮灑自如、自由遊走,或勾勒,或擦染,靈動而瀟灑。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電烙筆,是烙畫過程中最主要的工具,為了製作出好的烙畫作品。

畫筆的粗細不同,達到的溫度也相差很多,剛學習烙畫的人,一般會選用細一點的電烙筆,筆越細,輸出的電壓越低,溫度也就越低,容易操作。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烙畫材質的選擇也有一定要求,所選材料要有一定的耐溫性,比如製作木板烙畫,一般會選用材質緊密、耐溫性強的木材,比如椴木、白鬍桃木以及白楓木等等,隨著烙畫人技術的日臻成熟,就可以在不易掌握的材料上作畫了。

烙畫材料還要經過一些預先處理才能達到作畫要求,如果選用的是木板材質,在烙畫之前,要用砂紙對木板和器具進行打磨處理,使板面保持乾淨光滑。

拿木板烙畫來說,對於剛剛開始接觸烙畫的人,可以先用鉛筆在木板上臨摹出畫稿的輪廓,然後再用電烙筆順著鉛筆畫好的輪廓熨燙出痕跡,這一步叫做起稿。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起稿主要是描繪出畫的主要的脈絡,同時確定好整幅作品的構圖,使畫面看上去虛實結合,錯落有致。起稿完成後,需要用橡皮擦掉鉛筆的痕跡,確保畫面的乾淨整潔。

當然,有一些材質是不容易去掉鉛筆的痕跡的,需要技師用電烙筆直接起稿,這就要求他們具備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對電烙筆熟練的把握能力。

一隻烙筆,一縷青煙,烙畫與繪畫的區別在於,繪畫是用毛筆以及顏料來製作,而烙畫是使用電烙筆通過對溫度、力度、速度的巧妙把握來完成。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烙畫的創作技法大體可以歸結為皴、擦、染、白描等幾種形式,各種技法疊加,互為依託。烙畫藝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烙畫內容,以及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烙畫,使整幅作品趨於完美。

皴,原本是指皮膚開裂形成的紋理,是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之一,主要以點、線為基礎。點是烙畫中最常見的技法,運用電烙筆的筆尖在材質上留下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點,點技法在繪畫中起到的是畫龍點睛、豐富畫面的作用。

擦,與點和線不同,它是針對面的繪畫技法,這種技法不會獨立存在,它是為皴服務的,能夠讓物體形狀更加立體、自然。擦這種技法叫做“虛筆不見筆”,痕跡要讓人看不出來。

染,是用電烙筆的斜面,在材質上燙出痕跡進行著色的過程。它可以讓物體具有明暗、濃淡的變化,起到豐富畫面層次的作用。染分為直線染和螺旋染,比如描繪山川的線條時多用直線染,表現雲霧繚繞時則用螺旋染。

白描,也是經常使用的技法之一,指單用墨色線條勾畫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這一技法被引用在烙畫中也遵循同樣的創作方法。它是用烙畫筆在材質上熨燙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柔和的面部表情,在人物畫創作中用到的最多。

傳承五千多年曆史的“火針刺繡”,在草原上煥發新生

如今,烙畫藝人們在保留了傳統的技法之外,還把一些新的烙畫理念和思維運用到烙畫創作中,豐富畫面的層次和質感。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創作理念,畫稿在層層熨染中呈現出明顯的色調變化和強烈的濃淡對比,達到線色融為一體的效果。

如今,烙畫已成為呼和浩特代表性的旅遊商品之一,而且越來越高端化。

烙畫價格適中、載體多樣、繪畫內容和製作材料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它是內蒙古工藝美術作品當中固化為商品、與旅遊業結合最為緊密的項目,深受市場的歡迎。

烙畫的發展帶給我們啟示,民族工藝要發展繁榮,走向產業化是必然的道路。要在確保歷史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兩者缺一不可。工藝凝結成商品,這個商品會成為一個個載體,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流傳,這才是宣傳民族文化、傳遞民族精神的最好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