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蜕装”来福士客串《流浪地球》,他镜头下重庆“开”脑洞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他镜头下的重庆比重庆本尊更魔幻,轨道列车可化作“酸辣粉”“小面”等美食,车身可碎作马赛克。网友纷纷猜测这镜头后的人应该是一位创意十足的小年轻,然而,他却是一位十足腼腆的40岁“技术宅”。

说起“重庆鹦鹉螺”或者刘军这个人,也许你还觉得陌生,然而他的作品早已悄悄进入你的视野。

在抖音、快手、微博各大短视频平台,你是否对这些画面还有印象:人流高峰期的轨道3号线,挤不上去,有人威风凛凛地站到列车车顶;插上插线板让来福士披上《流浪地球》的视效;用漏勺舀环线 ,原本还立体的轨道车厢通过漏勺的圆孔化作无数的面条;长江索道从渝中区横跨南岸区,缆绳直接被空气替代......

他的镜头好像会变魔术,那些重庆“网红”景点抛开司空见惯的游客打卡方式,偏不走寻常路,被轨道集团官方转发点赞,也曾被《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翻牌。

好多网友猜测到底是怎样一个“脑洞大开”的“大神”,能用镜头的方式将重庆讲述得如此深刻。

当他面对镜头第一次向粉丝们介绍自己时,这个40岁的男人笑侃:自己就是一个“技术宅”。

当沉浸在创作中的时候,他常遨游漫步在自己的世界,一个好作品的诞生之初,空气也能成为最妙的奇幻之源。

他腼腆却不乏丰富的想象力,源源不断将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大脑CPU进行分类处理。

轨道“蜕装”来福士客串《流浪地球》,他镜头下重庆“开”脑洞

就像与他隔江相望的那座重庆地标来福士,任何事物都有成为他后期素材的可能,将天马行空的魔幻画面带到大家面前。

刘军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20年前曾参与《宝莲灯》的修形和设计稿,随后开始自学后期视效,成立了“重庆鹦鹉螺”团队专门做影视剧的后期特效。

一个一个短视频走火“网络”,再谈“技巧”刘军说其实这并非他们的“正经事儿”,也不会专门花人力和时间做这些,不过是在空闲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也许是身为一个地道的重庆人对重庆的美食与地理环境有一种天然的解读能力,他能很好的借用道具展现重庆独特的山城魅力,刘军总结,想象力其实比后期更重要,“这些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的素材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引发大家共鸣。”

到底他们的创作世界是怎样的,对于“走红”网络,刘军怎么看?

从哪些地方寻找魔幻灵感?

刘军:

本身从事的这个行业在创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比如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想要的目的,把平时看不到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显得更加魔幻、惊奇。

比如重庆轨道交通、网红景点说实话还是比较多,但是(拍摄方式)都大同小异,可以看一下别人拍的,把他们不足的地方总结出来,自己去拍的时候把优势放大,做到极致。

再比如李子坝“吃”轻轨、把列车“打包”带走等都是借助特殊角度,而我们去做的话,还可以让轻轨彻底被“打包”,看上去就是真的从无到有,轨道直接凭空消失。

印象中最深刻的关于重庆的后期作品有哪些?


刘军:我觉得应该是“离子发动机”那一次,我们通过后期将渝奥大桥擦掉,平时大家看到的始终有一根轨道,再加上重庆本来的地形形成的落差,将大家司空见惯的场景改变,让轨道列车(看起来)在天上飞,(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效果是最好的,而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也是最好的一次, 还记得当初轨道交通集团官微也转发了(笑)。

另外就是朝天门发动机,我们为了制作这一特效,断断续续用了约1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能火)在我的意料之中,《流浪地球》作为当时“国产”最火的科幻片,大家讨论比较热,也很幸运(能被大家喜欢),不过传播程度还是超过我的想象,各家媒体能上的都上了。(笑)

这次作品对你有没有来一些积极影响?

刘军:从网友们接受的程度来看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有一些爱好者他们会通过私信来请教,问这种效果是怎么制作的,(后来问的人多了)我为了回答类似这样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还建了一个群,制作专门的网络教程,不少后期“发烧友”都来了。

“打卡”环线,怎么想到了用漏勺这一厨具?

刘军:重庆小面作为重庆的美食名片,和轨道交通这样结合起来地域特性更明显,漏勺看起来像磁器口制作手工酸辣粉的工序,最初的灵感也是从这里来的。

为什么想到要用这种方式来展现重庆有特色的人文地理?

刘军:我们其实也不是专业做短视频这个东西,只是在我们工作之余(影视剧后期视效)有时间的情况下做一些比较有趣的、好玩的东西,而这个行业(后期视效)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学。

网上很多教程都是公开的,每一期的短视频平均用时约10天-15天左右,快的一个周,慢的可能一个半月,最长的一期就是来福士做成“客串”《流浪地球》的场景,断断续续用时45天来完成。

作品能够得到广大网友喜欢的秘诀在哪里?

刘军:我觉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它的成不成就是天意,我觉得我们的视频最重要的就是贴近生活,都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视频中出现插线板、漏勺、3号线人流量等,它们对于重庆人来讲代入感很强,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会让(后期)显得那么高高在上。

还有就是创意,创意来源于生活,平时可以多收集,用自己的视角、音乐去展现同样的东西,做一个区分。拾闻道见

(文|CP)

轨道“蜕装”来福士客串《流浪地球》,他镜头下重庆“开”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