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各課中心思想總結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各課中心思想總結

第一單元


1《草原》

1. 《草原》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慶春,主要作品有《龍鬚溝》、《貓》、《四世同堂》等,他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2. 這篇課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圍繞一個“美”字,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好客 ,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3.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結》

1. 《丁香結》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紅豆》、《弦上的夢》,這篇散文分別從視覺和嗅覺描寫了丁香花生長環境、開放態勢、形狀、顏色、氣味五個方面的特點。

2. “丁香結”象徵著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煩惱、愁怨。文章告訴我們生活中總有許多煩惱,要學會用樂觀、豁達的態度生活。

3.“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麼?”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解不完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問題,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樂趣。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從容、豁達,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古詩詞三首》

《宿建德江》

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他的詩多寫田園山水,世稱孟襄陽,和王維並稱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寫出了寫作的地點和事由,描寫了詩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見的江邊夜景,前兩句觸景生情,後兩句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孤寂、憂愁的心情。

2.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動小船。 煙渚:煙霧中水中的陸地。

詩意:把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黃昏時分新愁又湧上我的心頭。

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曠:空曠。

詩意:曠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與人親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寫了宋代詩人蘇軾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由雲到風,又由風到雨,生動地寫出了大自然的風雲變幻,寫出了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醉書”的意思是:飲酒之後寫下的作品。

2、詩人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和黃庭堅並稱“蘇黃”,和辛棄疾並稱“蘇辛”。

3、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翻墨:打翻的墨水。 遮:遮擋。 未:沒有。

詩意: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

4、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忽:忽然。 如:好像。

詩意: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5、這首詩寫了雲、雨、風、水、山、船、樓等多處景物,詩中的動詞有:翻、遮、跳、入、吹。前兩句從“黑雲翻墨”和“白雨跳珠”寫出了“雨急”,後兩句用“狂風捲地”和“湖水如天”寫出了“景奇”,句句寫景,句句含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西江月”是一個詞牌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是辛棄疾,他是南宋詩人,字幼安,號稼軒,和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這首詞表現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別枝:斜伸出的樹枝。 驚:受到驚嚇。

詩意: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棲息在枝頭的鳥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3、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詩意:在稻穀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詩意: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

5、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舊時:往日。 見:通“現”,出現。

詩意: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6、這首詞通過對“明月、別枝、驚鵲、清風、鳴蟬、鳴蟬、稻花香、蛙聲”等景物的描寫,渲染出夏夜的寧靜迷人,寫出了詞人對豐年的企盼和對人民生活的關心。


4《花之歌》

1、《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他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主要作品有《淚與笑》、《先知》。

2、這篇文章借物抒情,描寫了花的成長與凋謝,以花的口吻講述花兒孕育於冬、開放於春、成長於夏、凋謝於秋,讚美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從不顧影自憐,從不孤芳自賞,借花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活的追求,告訴我們要積極樂觀地生活。

3、對“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這句話的理解:

花可以作為表情達意的禮物,可以作為婚禮的裝飾,可以作為葬禮的祭獻。寫出了花對人類無私的奉獻,同時說明花是人類純潔、神聖感情的寄託。


第二單元


5《七律·長征》

1.《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詩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鮮明對比,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戰士們的心理感受。“暖”字表達了紅軍戰士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寒”字表現了紅軍奪取瀘定橋時的驚險悲壯。

3.五嶺透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句意: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這兩句詩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

4、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句意:金沙江波濤翻騰如同燒滾的開水一樣,打在高聳人云的懸崖上,把懸崖拍暖了;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僅剩的十三根鐵索,橫空高懸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慄。

這兩句詩借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兩件事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的英勇精神和戰勝敵人後喜悅的心情。


6《狼牙山五壯士》

1.《狼牙山五壯士》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全文記敘的順序是:①接受任務;②誘敵上山 ;③引上絕路 ;④英勇殲敵 ;⑤跳下懸崖 。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 , 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2.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石頭比作“雹子”,說明石頭砸下非常密集,非常有力。充分體現出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3.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

“斬釘截鐵”、“走”、“熱血沸騰”這幾個詞語是對五位戰士神態、語言的描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他們毅然選擇了“絕路”,體現了他們對人民群眾深切的愛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4.課文第2自然段既關注了人物群體,也寫了每一位戰士,這樣寫的好處是:這一段寫到了“面” ——人物的群體,也寫到了“點”—— 每一位戰士。這種方法叫點面結合,這樣點面結合,全面而又細緻地展現了五壯土痛擊敵人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開國大典》

1.《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 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主要向我們介紹了會場、典禮、閱兵式、群眾遊行四個盛大場面,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2、“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句話,表達了全場三十萬人以及全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欣鼓舞的心情。

3、課文描寫閱兵式的場面時,既具體寫到了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等兵種接受檢閱的情況,也從整體上介紹了部隊經過主席臺前的情況,有點有面,詳細具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燈光》

1. 《燈光》寫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由看到的千萬盞燈和聽到的“多好啊”回憶起一段關於“燈光”的往事,歌頌了革命先輩為了後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說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 文中“多好啊!”這句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路人在欣賞天安門廣場美麗的夜景時發出的由衷的讚歎。第二次是郝副營長看到書上插圖時自言自語說的,他當時可能想到圖上孩子在燈光下看書真令人羨慕呀。第三次是郝副營長跟作者談話時說的。他當時可能會想到等戰爭勝利以後,孩子們都能在電燈下學習,多好啊。

3.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了孩子們能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這句話中“孩子們在電燈底下學習”成了“幸福與安樂生活”的一種象徵,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三單元


9《竹節人》

1.《竹節人》圍繞“竹節人”主要寫了“我們”用毛筆做竹節人、“我們”鬥竹節人 、老師沒收竹節人、老師玩竹節人這幾件事。表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有趣 ,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2.只見老師在他自己的辦公桌上,玩著剛才收去的那竹節人。雙手在抽屜裡扯著線,嘴裡唸唸有詞,全神貫注,忘乎所以,一點兒也沒注意到我們在偷看。他臉上的神情,跟我們玩得入迷時一模一樣。

這段話描寫了老師玩竹節人時的動作、神態。從“唸唸有詞、全神貫注、忘乎所以”這些詞語中,我發現老師也和我們一樣,有著一顆童心,也側面表現了竹節人遊戲的好玩。

3、教室裡的課桌破舊得看不出年紀,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裡掉下去了。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課桌的裂縫比作黃河長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課桌的破舊。


10《宇宙生命之謎》

1.《宇宙生命之謎》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2.從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生命存在的條件: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

3.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

這個句子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既具體地寫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轉的特點,又讓讀者知曉了它們的自轉週期大致相同。


11《故宮博物院》

1.《故宮博物院》圍繞故宮博物院介紹了四個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紹了(故宮的位置、歷史和地位,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及作用 ,回望故宮全貌 。材料二簡單介紹了重建太和殿的過程。材料三是摘自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上,簡單介紹故宮及參觀故宮的相關事宜 ;材料四是故宮博物院平面示意圖。

2、故官建築群規模宏大,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這句話築精美洋溢著作者對故宮的自豪、熱愛和讚美之情。

3、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

這個句子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條玉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金水河的美麗。

4、這裡的建築佈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裡,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這個句子是對故宮景物的描寫,生動細緻的描述,把故宮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對故宮美景的喜愛之情。


第四單元


12《橋》

1.《橋》這篇課文是一篇小說,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這篇小說通過描寫一位老支部書記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的事情,讚揚了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共產黨員先人後己、心繫群眾、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2.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這句話對老漢進行了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衝、揪、吼”這幾個動詞寫出了老漢沒有絲毫的猶豫,果斷地把小夥子揪了出來,體現了老漢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他像一座山。”這句話把老漢比作一座山,既寫出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人們的慌亂作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4、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咆哮”突出山洪聲音之大,“狂奔”形容山洪速度之快,“勢不可當”寫出山洪來勢兇猛。這個比喻句生動寫出了山洪不可阻擋的氣勢。

5、課文為什麼以“橋”為題目?

課文以“橋”為題的原因是:(1)在洪水來時,村子北面的木橋是人們唯一的求生之路,挽救了村民們的生命。(2)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老支書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身軀築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橋樑。這座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與群眾緊密相連的“橋”。


13《窮人》

1.《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主要記敘窮苦漁民的桑娜與丈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善良、淳樸、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2.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心跳得厲害”是害怕丈夫責罵她,“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將他們撫養成人;“非這樣做不可”的原因是西蒙的孩子沒人照顧會凍死,會餓死,這句話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3.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環境描寫突出了天氣的惡劣,屋內的溫暖舒適與屋外的寒風呼嘯形成鮮明對比,也說明了主人公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富裕。


14《在柏林》

1.《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說,作者是奧萊爾。課文敘述的是在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婦人重複數著“一、二、三”,遭到了兩個小姑娘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後車廂裡一片寂靜。反映了戰爭對人民帶來的傷害以及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和渴望和平的願望。

2.車廂裡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這句話屬於環境描寫,渲染了人們極其沉重的心情與車廂內悲哀的氣氛。

3.讀了這篇小說,我想說:熱愛和平,拒絕戰爭。


第五單元


15《夏天的成長》

1、這篇課文圍繞“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這句話,通過描寫夏天裡萬物都在生長的自然現象,說明了人要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儘量地用力地長”的道理。

2、北方農家的諺語說:“六月六,看谷秀。”又說:“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這句話引用農諺,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明夏天與生物生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3、“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後馬路的潔淨。

3、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瑪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後景色的美麗。

4.“草長,樹木長,山是一天一天變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水長,瀑布長,河也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寫出了夏天萬物生長的景象。

5.“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地長。”這句話寫的道理是: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儘量地長身體、長知識,努力地鍛鍊和學習。

6、第二自然段按照“總分”的寫作手法,寫出生物在夏天飛快生長的狀態,寫了瓜藤、竹子、高粱、鮮花、苔蘚等植物,也寫了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等植物。


16《盼》

1、《盼》一文講述了“我”收到新雨衣後一直盼望下雨,希望可以在雨中感受穿雨衣漫步的樂趣,終於,“我”在漫長的等待中如願以償,享受到了期待許久的快樂,展現了“我”的純真可愛,對待事物的執著與堅持。

2、課文通過試穿新雨衣後盼下雨、尋找機會穿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喜開懷三件事情,表現了“盼”這一中心意思。

3、“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楊樹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看見起風時的高興心情。

4、“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裡蹦出來一樣。”這句話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感受到下雨時狂喜的心情。


第六單元


17《古詩三首》

《浪淘沙》

1、《浪淘沙》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是一個曲牌名。劉禹錫,字夢得,被稱為“詩豪”,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並稱“劉白”。這首詩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從而抒發了詩人的豪邁氣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簸:顛簸。 自天涯:來自天邊

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3、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詩意: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4、詩的前兩句描寫了黃河曲折迂迴、風急浪湧的景象,“九曲”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黃河的曲曲折折,是寫實;三四句用浪漫手法寄託了詩人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嚮往,是寫理想。

《江南春》

1、《江南春》的作者唐代詩人杜牧。杜牧,字牧之,人稱“小杜”,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江南春》寫的是春天的景色,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詩中所描寫的“鶯啼”和“綠映紅”是春天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2、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啼:叫。 綠映紅:綠樹紅花相互映襯。 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詩意:千里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綠樹映襯紅花,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隨處可見迎風招展的酒旗。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雨:細雨濛濛。

詩意:南朝統治者篤信佛教,建有許多座寺廟,如今還有多少樓臺籠罩在這濛濛的煙雨之中呢?

4、詩的前兩句寫今,詩人抓住鶯啼、綠樹、紅花、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描繪出了江南春天的升級比比,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後兩句懷古,借古諷今,感嘆前朝的興盛衰亡,諷刺了晚唐統治者過分求佛信道的行為。


《書湖陰先生壁》

1、《書湖陰先生壁》描寫了湖陰先生居室的環境景物,讚美了湖陰先生的高雅品格,“書”的意思是“題寫”,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鐘山時的鄰居楊德逢,題目點名了寫作的地點。

2、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湖陰先生壁》通過對湖陰先生庭院內外的幾處景物描寫,讚美了湖陰先生的高潔脫俗、樸實勤勞。

3、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長:經常 苔:青苔。

詩意: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

4、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排闥:推開門;闥:小門。

詩意: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並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5、詩的前兩句寫楊家庭院之景,後兩句寫楊家周圍的自然環境,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表現主人品行的高潔。


18《只有一個地球》

1、《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從地球自然資源有限、地球十分渺小、目前人類無法移居這三個方面來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2、“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只有”一詞,突出地表現了保護地球的刻不容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3、“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地球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地球像母親那樣“和藹可親”地孕育和哺養著人類。

4、“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本來”強調了這些資源原來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


19《三黑和土地》

1、《三黑和土地》一詩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們重獲土地後的喜悅心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2、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地比作母親,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土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裡認真細緻地勞作的工作態度和深沉地熱愛土地的思想感情。

3.農民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鑽進水裡。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農民比作了旱天的鵝,把土地比作了水。“連頭帶尾”一詞指農民見了土地的歡喜之情,表達了農民對土地熱愛及依賴。


20《青山不老》

1、《青山不老》讚揚一位山野老農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

2、“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生動的描寫,寫出了環境的美麗與舒適,表達了作者對青山的熱愛之情。

3、“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指老人執著的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


第七單元


21《文言文二則》

《伯牙鼓琴》

1. 《伯牙鼓琴》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不管俞伯牙彈奏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俞伯牙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表達了對真摯友誼的讚美。後來,人們用“高山流水”形容兩人情誼深厚。

2.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鼓琴:彈琴。 志在太山:心裡想到高山,志:心志。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樣子。 若:像。 少選:形容時間短。 湯湯:水流急的樣子。

句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彈得真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又讚歎道:“彈得真美啊!宛如浩浩蕩蕩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3.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絕:斷。 復:再。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


《書戴嵩畫牛》

1.《書戴嵩畫牛》記敘了四川杜處士非常珍愛收藏的戴嵩的《鬥牛圖》,被一牧童指出畫中常識性錯誤的事,告訴我們:要認真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物出發。

2. 牛鬥力在角,尾搐人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股:大腿。 乃:卻。 謬:錯誤。 掉:擺動。

句意:牛相鬥時力量全部在牛角上,尾巴夾在兩腿中間,現在你這幅畫卻畫它們搖著尾巴相鬥,錯了。

3. 我還知道和“觀察”有關的名言;

(1)觀察,觀察,再觀察。——巴普洛夫。(2)細節在於觀察,成功在於積累。


22《月光曲》

1. 《月光曲》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表現了盲姑娘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同時也表現了貝多芬對窮人的同情和熱愛,讚揚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華。2.“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這句話把微雲比作輕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微雲輕薄的特點。

4.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

在貝多芬的音樂中,皮鞋匠好像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月出東方、月照微雲、月下波浪。從這三幅畫面中,我們能體會到旋律的變化依次是:音樂輕柔、舒緩——氣勢逐漸增強——高昂激越。


23《京劇趣談》

1.《京劇趣談》為我們介紹了京劇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馬鞭和表演動作亮相,讓我們感受到了京劇文化的獨特與有趣,表達了作者對京劇的喜愛之情和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強烈的自豪感。

2.“京劇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終於戰勝了這種尷尬——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

這句話中“徹底” 、“無比漂亮”兩個詞說明利用“馬鞭”代替真馬,從根本上解決了京劇舞臺上無法使用真馬的問題。


第八單元


24《少年閏土》

1.《少年閏土》一文描述了“我”和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記敘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從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見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幹、勇敢機智的農村少年。表現了“我”與閏土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2、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寫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3、“阿!閏土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閆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富家子弟,“我”和“我”的朋友們生活在高門深院內,不能廣泛接觸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狹窄。這句話流露出“我”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和對閏土羨慕、欽佩的感情。

4、“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這句話運用生動形象的環境描寫,描繪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裡的美麗景象,為描寫少年閏土做好了鋪墊。

5、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這句話運用生動形象的外貌描寫,勾畫出了閏土的臉色、臉形、頭上的小氈帽、頸上的銀項圈,寫出了閏土的健康、樸實、天真。


25《好的故事》

1、《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詩。通過對夢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繪,表現了作者魯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歌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

2.“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出了魯迅思想深處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3.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句中的“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三個分句,生動具體地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強烈的渴望和執著的追求。

4.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在“昏沉的夜”裡,本來就沒有什麼“好的故事”的發生。“好的故事”只能在夢境中可以看到,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境界,表達了作者決心要同“昏沉的夜”進行堅持不懈的頑強抗爭的精神,以及對美好理想的強烈的渴望和執著的追求。


2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文章,通過回憶了五件事:趣談《水滸傳》 、笑談“碰壁”、 除夕放花筒、救助車伕、關心女傭,從而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2、“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句中的“見不到、聽不到、得不到”三個分句,生動具體地寫出了作者對失去伯父的痛心和懷念。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四周黑洞洞的”是比喻當時社會的黑暗,“碰壁”比喻與反動勢力鬥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頑強鬥爭精神。


27《有的人》

1.《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一文的作者是臧克家,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 ,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2.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這句話中的兩個動詞是“ 騎 ”和“ 俯 ”,歌頌了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批判了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

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活著;第一個“死”指精神死亡,第二個“死”指軀體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