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宰相,上有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下有明朝的张居正(明朝无宰相,张居正任首辅,和古代宰相权利相当),但是在宋朝有一人号称千古一相,此人为官清廉公正,不求功名利禄,他就是王安石。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1, 不为功名利禄,为官清廉正直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抚州人。自有聪明,好读书。他年轻的时候仕途还算顺利,年仅21岁就考中了,可以说是年少得志了。于是朝廷让他担任了签书淮南判官,在古代有这样的规定,一般在地方的官期为3年,任期满则可以被调任或升迁,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升官,但是王安石却和别人不同,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这顶乌纱帽能有多大,处处想的是老百姓,认为自己与其在朝廷中办事,还不如在地方实干几年,一来汲取经验二来为百姓做实事。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为此很多领导都十分看好这位年轻有为三观端正的小伙子,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向皇帝推举他,对皇帝说王安石这等小伙子不为功名,不求利禄在当今朝廷不多见,请求皇帝越级提拔他,这样也可以遏制当时朝廷名利竞争追逐的风气,但是王安石却不肯接受这升迁的机会。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王安石好交友,和当时的曾巩玩的很熟,于是曾巩曾多次向自己的老师欧阳修举荐王安石,欧阳修也知道这小伙子的人品很好,于是也上奏皇帝请求让王安石任谏官,但是王安石以祖母年纪以高需人照顾为由,拒绝了欧阳修。欧阳修仍是不肯,于是想让他任群牧判官,而他却请求担任官级更低的常州知州。

2, 思想前卫,发明信用贷款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在当北宋朝廷官府财力十分困乏,而王安石为解决当时地方的财政问题,将官仓的陈谷借给百姓播种,待到秋收季节连本带利归还,这样不仅解决了一些百信因为没钱买种子种田的问题,还打击了当时民间的高利贷,后来由于国库实在是空虚,为此很多大臣都倡议要减少官员们的俸禄,但只有王安石认为减少俸禄只是节流并不能解决朝廷贫困的问题,问题出在国家不会理财上,我们要为朝廷财力开源,为此向皇帝上书万言书(王安石变法的雏形)。后来宋朝的经济也在王安石变法的炒作下经济一度飙升,达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60%。

3, 拒绝升官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说起王安石拒绝升官,那就十分有趣了,当时王安石在地方政绩突出,于是朝廷多次下达命令,要求调任他到京城任职,他却依然辞谢了。当时很多正直的士大夫都恨自己不能与王安石结交为好友,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推举他,但是他就是不就任。后来朝廷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派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王安石的府上去,王安石就是就是不接受,门吏见他不肯接受,自己回去也交不了差,于是随即下拜起来,王安石见此连忙躲到厕所里去,不与门吏相见。后来,他连忙上章请辞了九次,但是朝廷就是不准许,为此王安石才接受了朝廷的升迁官任知制诰。

此人号称千古一相,皇帝欲提拔他,为躲避升迁躲进厕所并九次请辞

就是这么一位为官清廉不求功名的人,他被后世人称之为宋朝最为伟大的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