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在不久前,长春的夜市如雨后春般地一个一个地开了起来,有些不大的地方一时间竟能先后开出好几个夜市。

夜市,好像成了一种市场经营的时尚,不开个夜市就好像落伍了似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也没经过多久,有些夜市就萧条了。

虽然还未立秋,天气仍然是骄阳似火,但夜市却好似提前“立秋”——凉了!

以下图片是昨晚逛了春城大街上的3家夜市拍摄的,实图无修饰。

夜市一: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夜市二: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夜市三: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人少,不少摊位已经撤了,逛的人几乎没有,吃的人很少,可能比夜市里的摊主、服务员还少——这就是当下一些夜市的现状。

看眼下这个样子,过不了多久,摊位都得撤光了。

想当初,大概也就是6月吧,夜市刚开的时候,那可是红红火火,逛的人多,吃的人多,看热闹的人多。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夜市冷了。

其实,一哄而上的夜市由起初的红火在两个月后变得萧条,这不奇怪,或者说这是必然的结果

首先,这些夜市在运作模式、经营的品种上几乎没什么差别,划出一块地方,分成若干个摊位,然后招商,然后一起卖烤串、涮串、臭豆腐……同质化,缺乏特色,是当下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夜市的特点。

其次,搞夜市的人初心是好的,想要活跃市场,但市场的活跃来源于需求,一时之间四处开花的夜市提前大大地透支了人们的需求,蛋糕就那么大,一天吃完了,以后也就没得吃了。

不是说今天蛋糕吃完了,明天还有同样的蛋糕,蛋糕只有一个。所以,夜市的后继乏力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第三,夜市是一种由吃文化的历史积淀而成的市场形式,是由“前赴后继”的食客们的胃催生的,名小吃、特色小吃是需要岁月的打磨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的。

夜市,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市场,当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关方面进行了更为合理化的规划、管理,但这只是为了让夜市健康的发展,夜市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比如西安有名的夜市回坊,那是几十年或更多年的积淀而成的。一个成熟的夜市,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是一个个故事,是一段段和吃有关的历史。

仓促上马,没有积淀,以为把各地的美食汇聚到一起就可以搞个夜市,那是对夜市认识的肤浅,如此形成的夜市只会在人们走马观花似地游览一遍后归于沉寂。

夜市,是自发经济业态的典范,人们去夜市,是因为这里有馋涎欲滴的美食,商家不断的涌入到这儿,是因为这里能赚钱。

现在的夜市,不知道商家赚钱了没,但看着空了的摊位,感觉好像是没赚到什么钱,有钱赚,谁还能撤摊呢?

长春夜市抢先“立秋”,凉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图)


其实我们都希望长春的夜市越来越红火,就像这盘小龙虾一样红亮火辣,但希望只是希望,现实是路得一步一步走,脱离现实、缺乏对市场分析的计划行为是不利于市场的发展的。

上面只是一孔之见,不知道长春有没有现在还红红火火的夜市,有的话,评论区可以发几个图上来,纠正一下不全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