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獎的《三體》,可以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巔峰之作。隨著《三體》在中國逐漸得到多方的認可,《三體》這本書也開始進入國外的市場。

繼日文版《三體》第一部熱銷突破13萬冊,6月18日,日文版《三體2黑暗森林》正式開售,不到一週,《三體Ⅱ黒暗森林》日文版上冊、下冊現已空降日本亞馬遜類型文學暢銷書榜第一、第二名!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早川書房發推聲明《三體II黑暗森林》發售第四天決定加印!此次黑暗森林的火爆程度和出版社的信心可見一斑。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01瘋狂的讀者與中二之魂


受動漫、影視的影響,日本常常與“中二”聯繫在一起,這一次,他們也毫無意外的“中二”了。

看看未出版上市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巨幅海報: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這是宇宙,這是未來,這是人類

這是命運,這是戰場,這是終焉

這是科幻,這是文學,這是娛樂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
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這就是

【三體】

推薦語也比第一冊更加豪華,由小島秀夫等名人換成了各行業的專業人士——著名影評人、Niantic亞洲副社長、小說家、翻譯家等等。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あの「三體」はぼんのプロローグでしかなかった!

大森望(三體日文譯者):《三體1》只不過個序章!

第一作を遙かに超える宇宙規模の大展開。

川島優志(Nintac亞洲副社長,):遠超第一部的宇宙級大展開!

地球人類の究極の愛だった!

福田和代(小說家):能與三體文明抗衡的,是地球人類究極の愛!

人類の命運をかけた四百年のコン·ゲームがはじまる!

柳下毅一郎(日本知名電影評論家、翻譯家):賭上人類命運400年的欺詐遊戲開始了!


而在推特上,《三體》討論區也是異常火爆。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日本頂級導演新海誠深夜推圖:“最近完成工作以後就會一邊喝著酒一邊看惠贈給我的《三體II》,啊啊,好期待(劇情的發展)啊!”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看完小說後,日本網友也紛紛分享了自己的讀後感。

其中有日本網友評價,一開始以為是“愚蠢可笑”的故事,但是現在已經看得停不下來了。還有日本網友表示看《三體2》是非常幸福的閱讀體驗,感謝劉慈欣。比如這位日本讀者不眠不休15個小時看完,為了看這本書,這位讀者甚至還請了年假。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02翻譯的挑戰:中文與科幻的兼顧


早在2010年,《三體》系列便在國內連載完畢,為何《三體》系列在日本上市如此之晚?

其實日本版《三體》之所以遲遲沒有上市,主要就是翻譯的原因。而《三體》在日本爆火,也得益於優秀的翻譯。

對優秀的小說進行高質量的翻譯難度很高,日本出版社曾想直接把英文版《三體》翻譯成日文,不過中方一直表示要直譯中文更為精準,由於日本缺少“既懂中文又懂科幻”的專門譯者,整個《三體》的翻譯工作分為兩道工序。

第一步,先把中文版本初步翻譯成日文;

第二步,再讓日本知名頂級翻譯家大森望修改潤色。

《三體2》的翻譯程序依舊如此,但譯者增加到了4位,立原透耶、上原香、泊功三人先從中文翻譯,這三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比如下半部的譯者柏功就擅長於軍事場面的翻譯,再由大森望潤色,變成具有可讀性和科幻味道的文字。

日語裡,很多科幻詞彙直接來自英文,為了符合日本讀者的習慣,《三體1》中“科幻邊界”這種詞都被翻譯成了“科學frontier”。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大森望提到的直譯和意譯問題


上原香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三體2》依舊保留了很多英文外來語,不直譯漢字,“為了表達出作者本來想要描寫的那種莊嚴、美妙,關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部分,基本是直譯的。

三位譯者交稿後,就是大森望的“可讀性”潤色了。

大森望認為,自己譯得最好的是水滴消滅聯合艦隊,“因為視覺上非常壯觀,所以翻譯的時候花了不少力氣。”

讓文字更自然,更符合日本人的閱讀習慣,其實這已經屬於文字的二次創作了,在譯者們的努力下,《三體》日本版讀起來十分順暢,書中很多語言也很符合日本人習慣,也正是因此如此,《三體》才迅速在日本火爆。

語言的背後是文化,作為人們協同以及創造世界的溝通工具,我們無法通過語言文字簡單轉化來實現傳達。語言服務工作者們不僅需要對語言的精度把控,在文學翻譯中,還需要兼顧文筆、翻譯對象背景文化、專業術語等全方位角度,正如大森望一樣,語言服務高端人才永遠都是緊缺的。

一本世界性的名著傳世,永遠都少不了譯者。但正如《三體》一樣,符合要求的譯者屈指可數,複雜而高要求的翻譯成為了出版時間的限制。如果有一個具備大森望同樣專業水平和文化背景,同時又擁有AI的語言產出效率的“譯者”,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Transn傳神將人機共譯模式通過Twinslator(孿生譯員)進行商業化及不通過應用場景的實踐。孿生譯員是基於人機共譯模式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譯系統。通過跟蹤譯員的翻譯過程、翻譯結果、上下文等場景化數據中進行學習建立多維度異構模型並持續迭代,讓每名譯員都可以將自己的翻譯經驗及翻譯風格數字化克隆,形成具有譯員專屬特徵的孿生翻譯引擎。

通過訓練專屬Twinslator引擎,使其具備譯員的智慧。達到“人賦慧於機器,機器賦能於人”,更好滿足和應對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對語言服務的需求市場。在未來,你心愛的外國文學可能不需要再等待那麼久才能閱讀。


03疫情與《三體》的千絲萬縷


《三體》系列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在書中,面對共同的災難,國家之間的界限不再明晰,全球資源都可調動,組成宇宙艦隊對抗外敵。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到處都呈現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味。

在此設定下,讓人不由得想起正深陷旋渦的疫情。在知乎上,關於疫情和《三體》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比如,人類為了消滅逃亡主義和人類間的平等而禁止研發光速飛船。就好像看到現實中人類在疫情爆發時為了“自由”而抵制戴口罩和反對強制居家隔離。

比如,中國在疫情期間做了眾多典範的防疫工作,但全球公民依然不正面理解中國。這就好比是書中不可更改的“思想鋼印”,無論我們如何預警危機,呼籲全球抗疫,西方國家們仍然不以為然。

如果沒有文化價值觀的尊重和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路途將會很漫長。

在危機關頭,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刻不容緩。語言是文化和文化傳播的載體,是信息與信息達成共識的基石,在跨文化傳播這條道路上,我們仍需努力。

希望就如作家劉慈欣本人所說:

日本人現在才看上《三體2》,為啥晚了這麼多年?

《三體》作者劉慈欣接受央視採訪


未來某天,人類的巴別塔將會重新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