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7板的通產麗星,炒作的竟然是三年前的概念?

3年前曾被炒作過一波的“富勒烯第一股”通產麗星再次受到市場的追捧,在這波的炒作中通產麗星的通過8個交易的7個漲停板,實現了股價翻番。然而,即便是行業中富勒烯宣佈生產線投產,但是通產麗星的富勒烯還僅僅是實驗室的產物而已,至於未來是否能真正為上市公司提供產能,還是一個迷。

7月24日,在8個交易日中跑了7個漲停的通產麗星終於停下了步伐,同時股價有所回落。截至今日收盤通產麗星跌幅達6.86%,報價為10.04元。

這波通產麗星的上漲完全是得益於一種名為“富勒烯”的納米材料。7月5日,內蒙古一家科技公司在呼和套特宣佈富勒烯碳納米材料噸級生產線投產,這意味著中國在富勒烯領域的應用有了突破性進展。這一消息在發酵了幾天後,傳導進了股市,隨之而來的是富勒烯版塊的集體上漲。

通產麗星被認為是“富勒烯概念第一股”,在這波上漲中,該公司的上漲勢頭最為迅猛。雖然外界認為富勒烯的量產會讓相關上市公司率先受益,但是在持續上漲之後,通產麗星大幅度下跌也在傳遞一種不能持續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3年前也曾通過富勒烯炒作過一番,在那一波炒作中,通產麗星的股價一度高達近20元。不過在沒有業績作為支撐的情況下,其股價從2016年9月開始下跌至今近2年的時間,股價也跌至低谷,在此番上漲之前,通產麗星的股價僅為5元。

又是概念炒作?

所謂富勒烯,是一度被稱為“世界上最為昂貴的材料”,2015年被生產出來的富勒烯產品的一種——內嵌富勒烯,每克售價高達10億元。而富勒烯的基礎材料產業也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據瞭解,國外相關產品售價從每克300元至數萬元不等。

而在國內的眾多公司中,通產麗星是最為正宗的A股富勒烯概念股。

通產麗星是一家主營為化妝品塑料包裝的企業,公司市值非常小,在此波上漲前僅為19.45億,就是這家市值如此小的公司,因為是國內唯一有富勒烯納米材料工程實驗室的上市公司,從而受到了資金的熱捧。

不僅如此,公司宣佈成果公告的時間相當“巧妙”。在宣佈富勒烯噸級生產線投產的前一天,即7月4日宣佈在富勒烯的研發上取得了實驗室成果。

這一消息果然引發了市場的關注,甚至有傳言,此波遊資的炒作中,也吸引了“趙老哥”的加入,中信上海分公司是淮海中路的分倉,趙老哥的席位。而妖股加速板是趙老哥最喜歡打的板。

在7月23日的龍虎榜中,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以4037.35萬位於買入金額的首位。

而長城證券杭州文一西路營業部的動作則值得玩味,盤後數據顯示,該營業部頻繁出現在買入和賣出席位中。7月18日,該營業部以987.37萬位於買三席位;次日,同時出現在買五席位和賣五席位,交易額分別為775.62萬和1060.87萬;7月20日,以835.25萬出現在賣三席位。7月23日又再次同時出現在買入和賣出席位,24日再次賣出971.14萬。頻繁的買賣讓其手中握有的通產麗星的籌碼已經為數不多。

此外,還有多家營業部上演“一日遊”, 華鑫證券福清福人大道營業部18日買入1600萬,隨即在19日賣出。同樣的還有聯訊證券上海長寧路營業部、華泰證券天津東麗開發區二緯路營業部等。

事實上,通產麗星還具備了一些“成妖”的必備條件。作為深圳國資委旗下的上市公司,母公司深圳通產集團佔據了51.52%的持股數。股東總人數在不斷下降,2018年一季報顯示,股東總數為1.89萬,同比下降2.1%。

能否持續?

通產麗星早在2011年就開始從事富勒烯研究,據年報,其研究的經費來自於深圳市財政的補貼款。在通產麗星的調研報告中,公司擁有富勒烯碳納米材料工程實驗室,主要從事富勒烯材料的製備、分離、純化,富勒烯衍生物的製備及應用研究。富勒烯以其強抗氧化性能在生命健康旅遊(包括化妝品)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3年前的炒作中,通產麗星在2015年前三個季度虧損的情況下,股價依然飆升至近20元。

8天7板的通產麗星,炒作的竟然是三年前的概念?

而此番“精心挑選”之後的公告發布日,暴露了其想要再次炒作的意圖。

有意思的是,在通產麗星的在互動平臺上的回答曾表示,公司的富勒烯研究僅用於化妝品中,而該公司的實體產業並化妝品相關。顯然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7月23日,深交所向通產麗星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在富勒烯領域的具體成果,並說明富勒烯研究下一步工作計劃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8天7板的通產麗星,炒作的竟然是三年前的概念?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內嵌富勒烯非常昂貴,但是富勒烯本身有很多品種。而通產麗星所研究的這個項目於非常昂貴的項目有本質區別。不僅如此,據悉在2009年之前,富勒烯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即便是低濃度的富勒烯價格每克也高達幾千元;但是近年來,由於工藝的成熟,成本和幾家均大幅下滑,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99%純度的C60富勒烯價格也僅250-300元每克,而據行業專家表示,未來這一納米材料的價格會低至每克10元。

從2015年以來,通產麗星的基本面有所好轉。2017年年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15.8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0.75%。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業績的好轉並沒有體現在股價上,事實上,這只是價值的回落的過程。

此波通產麗星的上漲,僅僅受益於行業富勒烯要量產,但是對於通產麗星來說,這還僅僅是一個實驗室的產物,如何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轉化為能夠量產的產品,或許屆時回事通產麗星真正受到追捧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