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研究名著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是一部关于日本全方位研究的著作,中译本已有多个版本,也可足见受重视的程度吧。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研究名著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中译本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一八八七-一九四八)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此书写于二战时期(一九四四-一九四六)。因为如此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她还没来得及到日本做田野调查,而是不得不采用文献、电影等资料撰写,却创作出了这部被公认为日本研究的名著。

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本尼迪克特勾勒出了日本民族的人性特点(从文化的角度),书名“菊与刀”带有深刻的寓意,即象征了日本人颇为矛盾的双重性:

日本人极富攻击性又不冒犯人,既穷兵黩武又有审美情趣,既骄横又和蔼,既僵化又善变,既恭顺服从又不听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怯懦,既谨守传统又顺应新潮。”

这可谓全书的中心思想,也是屡屡为人们所提及引用的了。本尼迪克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是多个角度的,包括了历史、宗教、伦理、道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特别是等级制度、“恩”与“报恩”的观念、对性的态度等。

日本是一个如此独特的国家,本尼迪克特也比较了它与西方国家地区,以及渊源极深的邻国——中国的区别。有意思的是,她发现,尽管日本从中国吸收借鉴了许多文化精义,包括忠、孝,却唯独把中国人最重视的“仁”,排斥在了他们的伦理体系之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菊与刀》了解日本人的特征,对我们理解日本文学也是不无裨益的。事实上,在第十章“道德两难困境”中,本尼迪克特正是借助日本民族史诗《四十七士物语》的解读,剖析了日本人的“情义”观。

顺便提一下,四十七士的故事也被阿根廷大文豪博尔赫斯改写为《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收录于他的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